表面電漿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藥學領域的科學儀器,於2016年4月16日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面電漿共振成像系統
- 產地:法國
- 學科領域:藥學
- 啟用日期:2016年4月16日
表面電漿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藥學領域的科學儀器,於2016年4月16日啟用。
表面電漿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藥學領域的科學儀器,於2016年4月16日啟用。技術指標2.1使用溫度:15-28℃。 (三)儀器性能: 3.1樣品種類:蛋白,多肽,寡糖,血清,DNA,細胞懸液等等。 3.2檢測限:1...
表面等離子共振儀核心部件包括光學系統、感測器晶片、液體處理系統三個主要部分,其他的組成部分包括LED狀態指示器及溫度控制系統等。光學系統 能夠產生和測量SPR信號的光電組分稱為光學檢測單元。感測器晶片 感測器的晶片是其最為核心的部件。
表面電漿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種敏感的表面分析技術,它是通過分子吸附在重金屬膜上引起介電常數的變化來進行檢測。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種方法被廣泛用於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然而,由於常規的SPR測試不能檢測...
表面電漿共振成像儀是一種用於材料科學、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2年12月31日啟用。技術指標 800 nm單色光源; 圓形流動池,空間解析度小於30微米; c實時獲取整個晶片的二維SPR圖片;入射角在40-70度範圍內連續可調; 能在...
電化學表面等離子共振系統是一種用於化學、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5年12月26日啟用。技術指標 1、集成循環伏安法、線性伏安法、開路電位法等常規電化學技術,並全新集成計時電流法、計時電量法、計時電位法、差分...
進一步提出了由物方共振腔和像方共振腔組成的雙表面電漿共振腔的超透鏡成像系統。理論上獲得了雙腔表面等離子超透鏡系統的光學傳遞函式並詳細分析了其物理機理。由於物方和像方共振腔的相互作用,雙腔結構可大大增強物體的瞬逝波強度,...
《多光束干涉高靈敏表面等離子共振檢測機理與套用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由張洪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表面電漿共振是金屬納米結構非常獨特的光學特性,由此發展起來的表面等離子共振檢測技術具有無螢光標記、...
這種局域化的表面電漿振盪的能量可以從金屬納米顆粒的吸收/散射光譜上的共振峰位置讀出來。研究方法 用來研究的表面電漿效應的數值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時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簡稱FDTD)。FDTD方法是...
《表面電漿子共振-質譜聯用技術的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宋大千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表面電漿子共振(SPR)是一種物理光學現象。SPR技術具有能實時監測反應動態過程、生物樣品無需標記、靈敏度較高、無背景干擾等...
電漿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物理學、動力與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技術領域的物理性能測試儀器,於2011年12月23日啟用。技術指標 解析度2016*2016; 全解析度幀率1280fps; 18G記憶體。主要功能 可以在微秒尺度對微弱光信號成像。
等離子共振儀是一種用於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8年5月28日啟用。技術指標 (1)檢測速度:4ms,檢測靈敏度:1X 10 -6S-1 (4)解離常數:KD=10-3-10-12M(1mM-1pM) (5)最小可分析分子量:100Da...
時間分辨付式變換表面電漿共振檢測儀是一種用於化學、生物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2年3月7日啟用。技術指標 1、分辯率:優於0.09 cm-1; 2、線性度:優於0.07%T(符合ASTM 1421); 3、光譜範圍:350 cm-1~7,800 cm-1;...
《表面電漿共振高特異性蛋白質感測晶片的研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曾昭睿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 在新興的蛋白組學研究中, 蛋白質的檢測以及蛋白質分子間相互作用研究已成熱點。表面電漿共振(SPR)技術由於具有樣品無...
EIT效應使得共振激發產生的表面電漿激元(SPP)與通常情況有顯著不同,例如 EIT介質極陡的色散梯度造成這種SPP的特徵參量對EIT原子的能級移動極其敏感,這使共振激發現象變得極不尋常。這種新型SPR系統可以套用於物質和光場的量子性質的...
本課題圍繞適配體篩選微分析系統裝置研製與適配體篩選分析套用等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該裝置研製主要包括微流控晶片的設計與製備、表面電漿共振成像檢測系統、PCR螢光晶片分析系統、微納磁珠樣品線上分離系統及適配體微分析系統集成等。研製...
表面等離子共振生物感測器這種光學檢測過程包含了三個最重要的物理學現象: 金屬表面存在電漿電磁波; 這種電磁波吸收平行於界面的平面偏振光(p-極化) 時會發生共振; 電漿共振的發生不僅會導致反射光的強度減弱,而且也會受金屬表面...
《表面電漿共振的橢偏測量與超薄介質層表征》是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由方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金屬表面超薄介質層(d<10nm)的界面性能改進和光學常數的精確獲取對於微電子、光學和空間技術進步...
《表面電漿共振單核苷酸多態性分型新方法研究》是依託陝西師範大學,由高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目提出並擬建立一種簡單靈敏的基於表面電漿共振(SPR)技術進行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分型的新方法。含無...
《表面電漿激元共振感測器的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張寒琦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表面電漿激元共振(SPR)光化學感測器是目前感測器領域的研究前沿。本研究採用新的飭磕J劍兄屏街中灤蚐PR感測器,一種為稜鏡式,一種為光纖...
本研究採用理論分析、計算機模擬與實驗驗證等手段對表面電漿共振結構中的光致力學行為進行了系統研究。成功發展出了對光力進行快速準確計算的方法,包括有限積分-麥克斯韋張量法(FIT-MST),離散偶極近似-麥克斯韋張量法(DDA-MST),-...
電漿共振分析儀 電漿共振分析儀是一種用於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3年7月22日啟用。技術指標 SPR角度範圍40-78度。主要功能 測量感測器緊鄰區域的折射率變化。
《表面電漿共振增強的新型高效太陽能電池》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郭雪峰擔任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項目摘要 本項目目的在於發展表面電漿共振增強的新型太陽能電池,以期提高其光電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增強其實用性。表面電漿共振、...
1957年,RufusRitchie發表了一篇關於薄膜中的電子能量損耗的文獻,文獻表明電漿模可以存在於金屬表面。本研究代表了第一次對表面電漿的理論描述。在1968年,即Wood的最初發現70年之後,Ritchie和他的合作者用表面電漿共振激發描述...
電化學電漿共振儀 電化學電漿共振儀是一種用於化學、生物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2年7月4日啟用。技術指標 SPR角度調整範圍 62°-78°,角度解析度 0.05m°。主要功能 進行電化學表征,測量質量和表面形態變化。
SPRi分析儀是一種用於生物學、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4年1月23日啟用。技術指標 SPRi-OpenPlex靈活式表面電漿共振成像系統(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儀)是一款免標記、多通道生物分析和研究的理想工具。該系統設計精巧,可...
本課題提出了一種能夠同時實現螢光與表面電漿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成像的生物晶片檢測方法。在螢光檢測部分,採用超光譜成像機制,通過記錄生物晶片上每一點的光譜,有效去除干擾信號的影響,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在...
4. 基於能級共振耦合效應的微量分子、離子探測:通過靜電相互作用,帶電荷的染料分子可被吸附在金納米棒的表面。當金納米棒的表面電漿共振能級與吸附在其表面的染料分子的吸收能級簡併時,這個系統會發生能級共振耦合效應,這種共振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