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實踐與文化認同:當代影像人類學研究

表意實踐與文化認同:當代影像人類學研究

《表意實踐與文化認同:當代影像人類學研究》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君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意實踐與文化認同:當代影像人類學研究
  • 作者:梁君健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203914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影像是當代社會的主流媒介,也是文化表意實踐的重要載體,對於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形塑和堅持文化自信,以及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和開展跨文化對話,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書研究了全球範圍內利用視聽手段展開文化表意的歷史、理論與方法,探討了影視傳播在促進文化認同和跨文化理解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本書由三個部分構成,對應於研究對象的三個具體領域。其中,部分處理人類學領域如何用視聽媒介來研究文化,第二部分處理視聽語言如何進行文化表意,第三部分探討影視產品是如何傳播文化和構建文化認同的。

圖書目錄

前言
導論
上篇 機械複製時代的影音民族志
第一章 人類學的田野轉向與視覺民族志的興起
第一節 古典人類學的方法論困境
第二節 弗雷澤和斯賓塞對於田野工作方法的推動
第三節 斯賓塞的探險與田野工作的早期嘗試
第四節 斯賓塞與影視人類學的次轉向
第二章 田野調查與近現代中國的文化圖式
第一節 西方人類學攝影的幾次轉折
第二節 人類學攝影中的晚清與民國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田野攝影
第三章 重回人類學:貝特森和米德對視覺人類學的改造
第一節 媒介與信息:重新界定視覺手段的人類學用途
第二節 田野中的貝特森和米德:方法與觀念
第三節 蛋糕理論:視覺媒介的科學與藝術之爭
附 米德和貝特森的後一次爭吵
第四章 電化教育、民族國家與人類學電影的中國起源
第一節 電影作為現代化的辭令和實踐
第二節 電影壯遊與民族國家
第三節 電化教育與民族國家對人類學影像製作的雙重影響
中篇 人類學電影與文化詩學
第五章 紐幾內亞田野作業的視覺方法創新與倫理反思
第一節 哈佛一皮博迪探險隊的工作過程及取得的成果
第二節 紐幾內亞人類學作業的視覺方法
第三節 異質文化與戰爭研究的田野倫理
第六章 人類學紀錄片的符號學與詩學:加德納的電影創作
第一節 偶發性、敘事動機與符號學
第二節 對白、解說和音響的蒙太奇使用
第三節 詩學與作者性的形成
第四節 紀錄片的四類真實與人類學的詩學轉向
第七章 瘋狂的祭司:讓·魯什與“電影通靈”的發明
第一節 電影通靈的描述性特點
第二節 讓·魯什的人類學研究與“電影通靈”的內涵
第三節 電影通靈的出現情境:從分享到虛構
第四節 讓·魯什的歷史地位
第八章 《茶道》中的二階視覺工作法與文化表意實踐
第一節 《茶道》的製作過程及影像特點
第二節 方法論突破:對文化儀式的二階視覺研究
第三節 《茶道》對於影視人類學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啟示
第九章 我國北方狩獵民族紀錄片中的文化詩學實踐
節 《鄂倫春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民族工作機制
第二節 從科學到詩學:山神與神鹿的文化表征
第三節 酒能通神:鄂溫克人的精神世界
第四節 中國人類學影像的類別特徵
下篇 大眾媒介與跨文化理解
第十章 好萊塢探險電影的人類學困局
第一節 歷史坐標:大眾傳媒與人類學
第二節 戰爭冒險家
第三節 《青草》:旅行志和自然史詩的結合
第四節 《象》:對自然史詩的敘事強化
第五節 《金剛》:奠定探險電影的敘事類型
第十一章 網際網路紀錄片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
第一節 影像與文化傳承
第二節 文化呈現文本的批判話語分析
第三節 文化的物質性與美學化
第四節 傳承敘事中的個體化視角
第五節 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的當下價值
第十二章 藏族村民影像與視覺人類學的新領域
第一節 理解村民影像的“表意實踐”
第二節 藏族村民影像的實踐場域:創作與傳播
第三節 拍攝主題:生態話題與整體文化
第四節 藏族村民影像的視聽語言特徵與視覺人類學的新領域

作者簡介

梁君健,清華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影視傳播、影視藝術、影視人類學等方向的研究。現為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會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民委民族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北京市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行業青年創新人才。出版專著《現代中國與革命中國:<人民畫報>的圖像建構研究》和《表意實踐與文化認同:當代影像人類學研究》;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在權威媒體發表影視與文化評論2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等課題。擔任數部紀錄片的導演及攝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