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總結

衡水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總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水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總結
  • 發布單位:衡水市科技局
2007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以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為主線,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為目標,大力推進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狠抓農業科技示範推廣,不斷最佳化科技創新環境,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科學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不斷得到加強,取得新的成效。
一、2007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2007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51項,其中國際先進水平5項,國內領先水平25項,國內先進水平19項;三項科技成果獲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冀衡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塔式連續水解製取氰尿酸新工藝”項目獲河北省技術發明三等獎,這是自1999年河北省科技獎勵辦法修訂以來,我市首次獲得的技術發明單項獎,實現了零的突破;全市專利申請量預計達到360件;積極爭取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項目支持,共推薦申報省級以上項目31項,爭取已到位資金1247萬元;我市首次參加全國專利技術展覽會,獲得創新獎一項,金獎四項,銀獎兩項,銅獎三項,並獲優秀組團獎。棗強縣、景縣、武強縣、安平縣、饒陽縣、冀州市、桃城區等7個縣市區通過2005-2006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核。
1、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2007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一是高新技術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發展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市高新技術技工貿總收入完成90億元,同比增長12.6%;全市新認定複審高新技術企業32家,較上年增長28%;新認定複審高新技術產品39項,較上年增長25.8%;衡水橡膠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棗強玻璃鋼集團有限公司2家企業被認定為河北省首批創新型試點企業。同時,圍繞玻璃鋼、絲網、橡塑製品等優勢特色產業和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個領域,加強新產品開發和科技攻關,取得了一批具有國內領先以上水平的新產品。二是特色產業基地成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經過努力,故城、冀州分別被認定為河北省摩擦材料特色產業基地、河北省採暖散熱器特色產業基地。到目前,我市“河北省區域特色產業基地”已達到5家,占全省特色產業基地總數的六分之一,居全省各市首位。這些基地建設對提升特色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三是民營科技企業異軍突起,成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生力軍。總收入百萬以上民營科技企業達到300家,總收入超億元以上民營科技企業達到27家;年技工貿總收入實現100億元,同比增長11.1%。民營科技企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2、農業科技進步和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2007年,市本級共安排新技術、新產品開發14項,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科技計畫支持,全市承擔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項目1個,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個,省級農業創新計畫項目4個,共爭取資金500多萬元。積極推進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建設,深州、景縣分別被省科技廳確定為一類示範縣、二類示範縣。經專家測產,深州高產攻關田畝產570.7公斤,示範區畝產451.6公斤;景縣高產攻關田畝產526.3公斤,示範區畝產470.1公斤,全部超過計畫指標。“一縣一業一園”農業科技示範工程進展順利。安平縣、冀州市、武強縣通過省政府組織的評估驗收,並被命名為“河北省一縣一業一園工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據統計,園區共引進新品種50多個,試驗示範新技術36項,開展技術諮詢15000人次,培訓技術骨幹5000人。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示範導向作用,經努力,我市一縣、兩鄉、八村被認定為河北省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其中,棗強縣大卜羅村被推薦為國家示範村(全省推薦6個)。啟動了農業科技特派員工程,起草了《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工程實施方案》,全市第一批50名科技特派員,即將奔赴農業生產一線,為農民開展面對面的科技服務,推動農業科技進步。
3、區域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得到新加強。今年以來,圍繞傳統特色產業發展,加強創新創業公共平台建設,著力構築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科技服務體系。全市已建成各級各類生產力促進中心10家,其中,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2家,省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服務人員達到129人,先後與15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技術協作關係,引進技術人才860多人次,引進科技成果530多項,為企業提供技術、人才信息8000多條。為了有效整合科技資源,進一步增強服務能力,衡水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衡水市橡膠產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棗強玻璃鋼/複合材料生產力促進中心等6家中心加入了河北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聯盟。同時,加強研究所和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為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行業科技進步、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經省科技廳批准,在河北星月制動元件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河北省摩擦材料研究所。河北冀衡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省棗強玻璃鋼集團有限公司2家企業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即將進行驗收。河北冀衡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兩年內用於技術開發的經費達到2852萬元,完成創新成果2項,年創效益1600多萬,完成技改投資6657萬元。此外,不斷加強“衡水市科技項目信息網”和“技術市場網”建設,在更廣闊的領域整合、吸納科技資源。“科技項目信息網”已與國內150多所院校、院所和市內650多家企業建立了聯繫。“技術市場網”已發展網路會員1000多家,發布科技成果、專利技術、招商引資等項目信息4400多條,登記各類技術契約320多項,契約交易額達1400多萬元。
4、科技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效。2007年,繼續深入推進產學研對接和科技合作交流。重點抓了“利用遠緣雜交技術創造作物新種質”和“綠化樹、果樹新品種培育”2箇中?斯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的執行工作;組織申報了1項國家政府間合作項目,即市農科所擬在中非地區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同時,組織衡水學院、衡水啤酒廠、阜城福原食品有限公司、深州綠樹食品有限公司參加了中?韓生物技術項目洽談會,阜城福原食品有限公司、深州綠樹食品有限公司分別與有關企業簽訂了合作意向書;組織饒陽驊通試壓泵有限公司和棗強華強企業開發有限公司2家企業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中西科技合作論壇暨新技術、新產品展示洽談會。此外,繼續做好與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的合作。今年,7名清華博士生來衡水進行暑期社會實踐,市科技局會同高新區向各縣市區徵集課題13項,供研究生們研發、攻關,解決了一批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瓶頸技術,受到了企業的好評。
5、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專利執法工作邁上新台階。今年以來,我們以“保護智慧財產權,激勵自主創新”為目標,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大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一是充分利用“3.15、4.26、12.4”及科技宣傳周等活動載體,積極開展專利宣傳工作,發放各類宣傳資料8000份,接待諮詢1500餘人次。同時,加大新聞媒體宣傳力度,在各類新聞媒體開展專利宣傳20餘次,進一步提高了全民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二是在全市篩選了20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最具發展潛力”的規模企業,進行法律、技術服務。同時在項目立項上給予傾斜支持,不斷增強其創新能力。三是進一步加大專利行政執法力度,堅持日常監管和集中執法相結合,圍繞商品流通領域中的商場、超市、專業市場等,加大對各類商品的檢查力度,打擊了不法行為,淨化了我市專利產品流通市場,營造了良好的公平競爭和技術創新環境。
6、科技計畫管理改革再出新舉措。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的科技計畫原則,今年,我們在繼續深入實施科技計畫專家評審制度的基礎上,實行重大科技項目邀標制。為了增加科技計畫項目的透明度,在評審過程中,監察室全程參與監督。監察室對各業務科室推薦的各類專家進行資格審查,建立統一的專家庫,確保專家專業技術的權威性;嚴格執行評審專家迴避制度,有參審項目的單位的專家一律迴避,不得參加項目評審。今年共組織50個科技項目進行了專家評審,對40個項目進行了認真考察,順利完成了科技計畫編制工作。在科學技術獎勵評審方面,為克服項目數量多、中獎單位相對集中的矛盾,今年衛生項目聘請省級專家進行了異地評審,增強了權威性和透明度。今年,共徵集請獎項目66項,對58個項目授予2007年衡水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8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13項)。此外,為了加強科技計畫管理,提高項目的完成率,今年對各縣市區科技局、2006年度各級計畫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了信譽評價,並將評價結果作為今年安排市級科技計畫和推薦省級以上各類計畫的主要依據。
7、科普宣傳工作不斷深入。2007年,重點圍繞全國“科技活動周”,聯合18個市直部門和各縣市區科技局,邀請蔬菜、林果、畜牧等有關專家深入農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宣傳培訓活動。活動周期間,組織了31個下鄉小分隊,深入到90個村莊進行科普宣傳,共製作各類展牌300塊,發放宣傳資料8萬份,解答民眾諮詢2萬人次,贈送科技光碟500張,舉辦各類報告會6場,聽眾達5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同時,通過採取科技大篷車、趕科技大集、發放明白紙、印發科技小冊子、播放科技錄像帶、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科技下鄉活動16次,培訓技術骨幹1500多人次,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科技進步。
8、防震減災工作紮實推進。積極開展地震活斷層探測工作,設計方案已初步完成,並通過省地震局專家論證批准,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立項批覆;網路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按照省地震局的任務要求,我市承擔的棗強縣科技局信息節點、棗強縣唐林中學數字測震台、晉43井前兆觀測站數位化改造等三項工作均已完成;加強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圍繞7.28防震減災宣傳周和全國12月4日法律宣傳普及日,通過新聞媒體或製作展牌、發放宣傳單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深入推進抗震設防要求的執法工作,在全市範圍內,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評價工作的監督管理,保證了各項工程的抗震能力。
二、存在的問題
2007年,我市科技工作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亟待解決。一是區域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尚不完善,服務手段和服務能力相對較弱;二是基層科技投入相對薄弱,難以形成對社會經濟的有力支撐;三是科技人才匱乏,尤其是缺乏高層次的科研和技術創新帶頭人;四是科技創新環境需進一步最佳化,特別是有利於科技進步的政策環境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採取的工作措施
1、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營造創新實幹的濃厚氛圍。結合部門工作實際,提出了“嚴謹、提速、創新、和諧”的八字要求,引導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解放思想,準確查找科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破除思想障礙,轉變思維方式,改進工作方法,增強創新、服務意識,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推動科技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最佳化內部環境,狠抓作風養成,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引導科室之間、同事之間團結協作、交流溝通、互幫互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合作共事中加強理解,在團結奮鬥中實現和諧,營造心情舒暢的工作氛圍,增強機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加強行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觀念。緊緊圍繞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個主題,以科研立項和科技獎勵環節為重點,深入實施“陽光科技”行動,對項目評審、評估、審批等各項工作實行陽光操作,增強科技工作的透明度,各項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程式化、科學化。同時,加強機關思想作風建設,把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振奮了精神,凝聚了人心,規範了管理,提高了素質,極大地推動了全局各項工作的開展,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3、大膽探索,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科技進步。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緊緊圍繞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發展民營經濟等中心任務,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注重解決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大力實施科技專項行動,並且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4、加強科技宣傳,樹立政府部門良好的外部形象。把科技宣傳貫徹科技工作始終,以各類新聞媒體為載體,深入宣傳報導科技工作的新思路、新亮點、新經驗、新成果,營造了良好的科技工作氛圍。一年來,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發稿40多篇,其中國家級8篇。同時,加強科技政務信息工作,全面、及時、準確地反映科技工作動態,為領導巨觀決策提供支持。全年共上報各類科技信息200多篇,其中在市委、市政府兩辦、省科技廳刊登150多篇。此外,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廣泛宣傳黨和國家的科技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宣傳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技知識和科技成果,為科技工作的開展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四、2008年工作構想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衡水市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重要一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報告精神為指導,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科技項目建設為中心,加強調查研究,凝練重點,突出亮點,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支持一批具有產業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開發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高科技產品,引領和支撐全市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1、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即:加強四個平台建設。一是以網上技術市場、科技招商網為依託,打造規範、高效的技術轉移平台;二是以各級各類生產力促進中心為依託,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科技中介服務平台;三是以各類技術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研究所為依託,打造具有競爭實力的科技創新平台。四是以各級各類農業科技傳播站為依託,打造上下配合、協調聯動的農業技術信息傳播平台。
2、實施科技專項行動。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區域特色產業、農業深加工、社會發展等領域中的重大共性技術開發、技術攻關,實施科技專項行動。重點以各領域的龍頭企業為依託,集中財力,實施跨年度滾動支持,力爭在自主創新上實現突破,在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3、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培育科技領軍人物。啟動實施“510”工程,推進項目與科技人才的有機結合,力爭用五年時間,重點支持10項由我市各領域學術帶頭人、首席技術專家或前來我市創新創業的科技人才主持的創新創業項目,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能有效促進衡水產業結構調整的、具有較好市場前景的高科技項目。
4、實施農業創新工程,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富民強縣”工程、“一縣一業一園”農業科技示範工程和“農業科技特派員工程”,以引進、選育及示範推廣優質高產作物新品種為重點,開發、套用、推廣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業綜合技術,提高農業試區、農業科技園區的示範、輻射作用,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組織,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創新步伐。
5、深入推進產學研,加強科技對外交流。廣泛徵集企業項目技術需求,以此為基礎,有針對性的與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1-2次項目、技術洽談會,為技術項目供需雙方搭建橋樑,推進產學研合作。積極借鑑先進地區的科技管理經驗,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選擇1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選派幹部掛職鍛鍊,引進技術、人才、項目。
6、推進自主創新,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開展專利知識培訓,力爭實現每個縣市區科技局有一個專利工作者,規模以上企業有專利管理機構或自主創新機構。積極與市公安局經濟偵查大隊溝通,進一步明確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的界定、案件移交標的、程式、手續,嚴厲打擊假冒、冒充以及專利詐欺。開展“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大賽活動,鼓勵和推動企業、院校、科研單位開展以科技原始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活動,營造濃厚的自主創新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