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科技局2006年工作總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水市科技局2006年工作總結
- 發布單位:衡水市科技局
2006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廳的領導和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全市科學技術大會精神,按照“高揚一個主旋律(開展二次創業,再上新的台階),突出一條主線(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三個提高(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度,提高黨委政府和全社會對科技工作的認知程度,提高科技工作的顯示度和影響力)”的總體思路,紮實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大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2006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1、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迅速。2006年,全市高新技術技工貿總收入完成71.6億元,同比增長15.5%,新認定複審高新技術企業17家,累計達到211家;新認定複審高新技術產品30項,累計達到319項。同時,圍繞玻璃鋼、絲網、工程橡膠等傳統特色產業發展中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積極組織技術攻關、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引進了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新技術、新成果,促進了我市傳統特色產業的升級換代。全年共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20項,其中18項達到國內領先以上水平。桃城區、景縣、安平分別被認定為“河北省工程橡膠特色產業基地”、“河北省橡塑特色產業基地”、“河北省絲網特色產業基地”。此外,民營科技企業成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力軍。2006年,民營科技企業技工貿總收入完成90億元,同比增長28.6%,新增民營科技企業100家,累計達到490家。在全省重點支持的11家民營企業中,我市的星月摩擦材料公司和河北大有玻璃鋼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2、農業科技進步成效顯著。 2006年承擔省級以上農業科技項目16個,市本級安排新技術、新產品開發項目13個,通過組織實施,取得8項農業科技成果。深州、景縣在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小麥玉米兩熟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實施中,被認定為示範縣(全省10個示範縣)。爭取省、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試點縣工作取得新突破,棗強被列為國家科技富民試點縣,景縣、桃城區被列為省級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共爭取資金218萬元。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傳播站建設,全市已建成10個不同產業的16個技術傳播站。景縣被省科技廳認定為“河北省星火科技110示範基地”(全省共4家)。重點培育和發展了“深州市星火養雞協會”、“故城三豆專業合作社”、“武邑縣蔬菜技術推廣協會”等3個協會組織,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科技素質。大力實施“一縣一業一園”農業科技示範工程,制定了農業科技示範產業規劃,加強了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和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示範推廣了高效種養、綠色無公害蔬菜、精深加工等新技術30多項,引進推廣優質高效新品種20多個,初步實現了先進生產要素向“一園”集中,向“一業”配置。
3、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針對我市傳統特色產業比較突出的優勢,大力推進以生產力促進中心為重點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為縣域特色產業技術升級助推。今年,我市新組建了武強縣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衡水橡膠產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通過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為我市第二家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到目前,全市各級各類生產力促進中心達到10家。同時,加強各類行業研發中心、民辦研究所建設,不斷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2006年,新增10家民辦研究所,全市各類行業研發中心、民辦研究所達到29家。此外,不斷加強“衡水市科技項目信息網”和“技術市場網”建設,在更廣闊的領域整合、吸納科技資源。“科技項目信息網”已與國內120多所院校、院所和市內600多家企業建立了聯繫。“技術市場網”已發展網路會員897家,發布科技成果、專利技術、招商引資等項目信息2000多條,登記各類技術契約300項,契約交易額1300多萬元,其中技術性交易額1150萬元。由於成績突出,我局被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授予第二屆技術市場 “金橋獎”先進集體稱號。
4、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專利執法工作穩步推進。圍繞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這一主題,在全市選拔了21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典型企業,在衡水電視台製作了專題片進行了專題報導,並優選了六家企業的先進事跡推薦到《創新河北》欄目組備用,營造了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充分利用“3.15”、“4.26”、“12.4”等活動,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主題宣傳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萬元多份。按照省知識產權局的部署,完成了全市企業專利實施狀況的專項調查工作。根據市整規辦領導小組的安排,先後到冀州、棗強、故城等地進行專題調研,摸清了全市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情況。4月份,市人大副主任楊金鎖率領檢查組先後到桃城區、冀州市及市直有關單位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深入企業、藥店和商貿集散地進行執法檢查,清理涉嫌、冒充專利產品,淨化了全市的專利產品流通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技術創新環境。專利申請量穩步增長,預計全年專利申請量達到390件。
5、科技對外合作與交流日趨活躍。積極推進科技對外開放,我市的“果樹及綠化樹在培育雜交品種、交流種植方法和種子繁育技術”項目被國家列為2005-2007中斯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10月份,我市組團赴斯洛伐克進行了為期7天的科技考察和學習交流,並簽署引種協定2份,引進小麥優質種質資源45份、粟類5份、常綠植物11種,為促進我國小麥改良和改變我國綠化樹種的缺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棗強三陽盛業空調有限公司的“節能阻燃新型FRP仿木門”項目列入省國際科技合作計畫項目。同時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今年以來,我們先後組織有關企業與中國農大、河北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項目合作5項;引進7名清華大學博士生到衡水實踐基地進行社會實踐,徵集了22個項目供研究生們研發、攻關。參加第八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成績斐然,簽訂貿易出口契約、技術合作項目8項,總成交額1840萬美元。在河北省舉辦的“河北省自主品牌推介及高新技術項目洽談會”上,衡水市坤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鄭州安泰防護科技有限公司就“年產2000噸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項目進行簽約,項目技術引進金額3000萬元,總投資達3.5億元。
6、科技計畫管理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2006年,我們繼續實施了重點項目招投標、一般項目專家評審和信譽評價制度。圍繞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邀請省內外專家設計出“高新技術(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和生物技術領域)重大新產品開發”、“優勢特色產業技術研發和工程化平台建設及重大自主創新項目開發”等12個重大課題,面向全市公開招標。同時,對19個一般項目進行了專家評審。在項目招投標和專家評審過程中,市人大、政協、糾風辦的有關人士及部分行風監督員進行了全程監督,做到了公開、公正、公平、透明。完成了2006年科技獎勵評審工作,評出科技進步獎42項,其中一等獎13項,二等獎19項,三等獎10獎。為了加強科技計畫管理,提高科研計畫項目的完成率,我們對各縣市區科技局、2005年度各級計畫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了信譽評價,並將評價結果作為今年安排市級科技計畫和推薦省級以上各類計畫的主要依據。進一步加大項目的跑辦力度,列入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取得新進展。全市共有23個科研項目列入國家級科技計畫,31個科研項目列入省級科技計畫,爭取研發資金近千萬元
7、科普宣傳活動不斷深入。今年,我們以“科技宣傳周”為契機,組織18個部門在全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集中科普宣傳活動。活動中,共發放宣傳資料10萬份,贈送圖書2000多冊,贈送科技光碟300多張,舉辦各類專家報告會10場,解答民眾諮詢3萬多人次,營造了濃厚的科技氛圍。同時,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深入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我們通過科技大篷車、趕科技大集、發放明白紙、印發科技小冊子、播放科技錄像帶、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傳播科技知識,促進農民增收。到目前,全市共開展各類宣傳培訓活動40多次,舉辦各類農業科技培訓班60多期,發放科技資料10萬多份,累計培訓各類人員45萬次,其中科技帶頭人5000多人。
8、成功召開全市科學技術大會。12月份,隆重召開了全市科學技術大會,部署實施了《衡水市科學和技術發展“十一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技宣傳工作的意見》等檔案,表彰了全市十佳高新技術企業、全市十佳民營科技企業、全市十佳自主創新單位、全市十佳科技服務單位,為加快推進創新型衡水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
2006年我市科技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進展,但與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尚不完善,科技創新服務能力、服務手段較為薄弱,這些都需要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二是傳統特色產業發展中所需的核心技術、共性關鍵技術開發不夠,影響著這些產業的更快發展。三是部分縣市區科技投入較為薄弱,科技進步難以形成對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
三、採取的工作措施
1、深入開展行風建設,不斷強化大局觀念和服務意識。以科研立項和科技獎勵環節為重點,以轉變職能、轉變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為目標,深入實施“陽光科技”行動,各項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程式化、科學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抓工作制度、工作規範落實的長效機制,為轉變職能、轉變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通過加強行風建設,建章立制,嚴格管理,振奮了精神,凝聚了人心,規範了管理,提高了素質,極大地推動了全局各項工作的開展。
2、加強縣域科技工作,增強行業凝聚力。按照“分類指導、傾斜支持、整體推進”的原則,大力推進縣域科技工作,增強科技創新活力。一是加強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增強縣域特色產業的創新活力。二是重點實施“一縣一業”工程,培育壯大主導產業。三是繼續與統計部門合作,對11個縣市區進行科技進步水平統計監測,為各級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量化依據;四是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技宣傳的意見”,提高全民對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支撐和引領作用的認知度。
3、大膽探索,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科技進步。緊緊圍繞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發展民營經濟等中心任務,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並且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我們注重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注重解決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大力實施“11155工程”,在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4、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樹立政府部門良好的外部形象。圍繞全市工作重點,加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宣傳。一年來,在市級以上新聞單位發稿18篇,上報各類科技信息160多篇,其中在市委、市政府兩辦、省科技廳刊登140多篇。同時積極以“衡水科技”內刊為主渠道,本著“宣傳方針政策、報導科技動態、倡導科學精神、傳播科技知識”的指導思想,不斷加大科技工作的宣傳力度,為樹立科技系統的良好形象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提高了科技部門的顯示度和影響力。
四、2007年的工作構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全市科技大會精神,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方針,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建設創新型衡水為目標,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從而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度,提高黨委政府和全社會對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工作的顯示度和影響力。
一、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圍繞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重點抓好行業研發中心和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圍繞企業科技進步重點抓好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建設,使大中型企業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真正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大力抓好民辦科研機構建設,不斷提升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二是依託網際網路,運用現代傳輸手段,加強傳播服務網路建設,重點抓好桃城區、景縣科技傳播網路建設和市科技信息網路建設,解決農技推廣和信息傳播的斷層問題。
二、繼續實施“11155”工程和“陽光科技”行動。充分發揮政府投入“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繼續實施“11155”工程,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重點企業。進一步擴大重大項目招投標的範圍,深入推進一般項目專家評審制,在工業、農業和社會發展科研立項方面全部納入“陽光操作”。推行各科室和各縣市區科技局信譽評價制度,加大科技三項經費使用的監管力度。
三、推進科技對外開放,在更廣闊的領域內整合吸納科技資源。
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加強區域間和國際間的科技合作交流。圍繞制約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瓶頸技術,有針對性的組織2-3次全市特色產業專家論壇暨科技項目對接會,引進項目、技術和人才。進一步加強衡水網上技術市場和科技項目信息網建設,促進對外科技合作和交流。
四、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實現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實施農業科技專項行動,圍繞縣域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重點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及示範推廣”、“農副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創新”、“‘一縣一業一園’農業科技示範工程”三大科技專項,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創新步伐;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傳播站和科技信息服務網路建設,有效解決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以項目為載體,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緊密合作,建立3-5個企業技術創新中心。
五、加強和改善縣級科技工作。以貫徹全國、全省、全市科學技術大會精神為契機,提高縣級科技部門對科技進步的綜合管理能力。推行縣市(區)科技工作考核機制,推行各縣市區科技進步統計監測與綜合評價結果通報制度,以科研項目帶動為重點,提升縣市(區)科技工作的支撐作用和顯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