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縣文化局(新聞出版局、著作權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根據縣委、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的通知》(南發200215號)和《關於衡南縣縣直黨政機關機構設定的通知》 (南發200216號)精神,設定衡南縣文化局,加掛新聞出版局、著作權局牌子。縣文化局為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南縣文化局
- 性質:事業單位
機構簡介,工作職責,聯繫方式,負責人,單位,工作,
機構簡介
根據中共衡南縣委、衡南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衡南縣縣直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南發[2002]15號)和《關於衡南縣縣直黨政機關機構設定的通知》(南發[2002]16號)精神,設定衡南縣文化局,加掛新聞出版(著作權)局牌子,為衡南縣人民政府組成部門,主管全縣文化藝術、文化遺產、圖書管理、電影放映、文化產業、對外文化交流、農村文化、文化新聞出版市場監管等工作。
工作職責
(一)宣傳貫徹黨和國家有關文化藝術、新聞出版、著作權、文物、圖書、電影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規章。
(二)研究制訂全縣文化事業、新聞出版事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協調全縣文化、新聞出版事業發展的比例關係。
(三)擬定全縣有關文化、新聞出版產業規劃和政策,指導全縣文化、新聞出版行業的體制改革,指導、協調文化、新聞出版產業發展。
(四)統籌安排文化、文物事業經費,規劃、指導全縣文化設施建設。
(五)綜合管理全縣文化藝術事業,指導藝術創作和生產,重點扶植代表性、示範性、實驗性文化藝術品種及其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推動各門類藝術發展,歸口管理全縣性重大文化活動。
(六)綜合管理全縣社會文化工作,擬定社會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管理全縣圖書館工作,促進各類圖書館相互合作、協調發展。
(七)指導、協調全縣文物的管理、保護、搶救、發掘工作,審核、申報縣級、市級、省級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同有關部門監管文物市場。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
(八)管理全縣文化、新聞出版市場,擬定全縣文化、新聞出版市場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依法開展市場監管執法,組織實施“掃黃打非”行動,負責查處文化、新聞出版市場中的違規經營行為和大案要案。
(九)管理全縣電影發行放映事業,擬定全縣電影發行放映事業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十)負責管理全縣文化科技,歸口管理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工作,推動文化科技的進步和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發展。
(十一)承辦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聯繫方式
衡南縣文化局、衡南縣新聞出版(著作權)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
地址:衡南縣雲集鎮黃金路(縣衛生局五樓)
負責人
(一)局領導班子
局長、黨組書記: 黃國興
副局長、縣電影公司經理: 夏海蓉
副局長、文化館館長、支書: 顏娃沙
副局長、聯合工會主席: 呂孝平
紀檢組長:王能文
(二)內設股室負責人
辦公室主任、監察室主任:龍慶華
藝術股股長:謝菊香
新聞出版股股長:寧一龍
(三)二級機構負責人
縣文化館館長、支書:顏娃沙
縣文物局局長、支書:賀興甫
縣圖書館館長、支書:甘典國
縣文化市場稽查大隊大隊長:劉衡生
縣花鼓戲劇團團長、支書:王敏
縣電影公司經理:夏海蓉
市雜技團團長:袁孝廉
單位
(一)內設股室有關情況
1、辦公室
組織研究制訂全縣文化、新聞出版、文物事業發展戰略,指導、開展文化政策研究;協助局領導處理日常事務工作;綜合協調局機關行政事務,負責文電處理、秘書事務、信息綜合、安全保衛、機要保密、文書檔案、宣傳報導等工作;負責行政複議應訴工作;負責局機關財務;指導、監督局直單位財務和文書檔案的管理工作;指導全縣文化系統統計工作。
2、藝術股
研究擬訂全縣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研究、指導全縣文化藝術事業改革,對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結構、布局進行巨觀調控;指導文藝創作、生產、評論、理論研究和文化藝術的普及;抓好藝術教育事業;指導局直屬藝術事業單位和藝術教育事業單位的業務建設;策劃並組織實施全縣性重大社會文化活動。
3、監察室
負責系統黨風黨紀和廉政教育工作,負責檢查機關和局直單位及其領導幹部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其法律、法規的情況,負責查處局系統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違紀紀問題,負責接待和處理民眾來信來訪工作,負責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的落實,負責抓好全系統幹部的廉政教育和紀檢監察幹部培訓工作,完成上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4、新聞出版股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新聞出版市場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全縣新聞出版市場發展規劃,負責全縣出版物市場的管理,檢查、處理違反新聞出版管理法律法規的案件,負責組織協調全縣“掃黃打非”行動。
(二)下屬單位有關情況
1、衡南縣文化館
衡南縣文化館坐落於衡陽市中山北路224號,成立於1952年,2003年6月升格為副科級事業單位,內設辦公室、文藝輔導股、產業股。2004年6月被文化部評為三級文化館。2007年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聯合辦公。新館位於雲集鎮雅園路,總建築面積2168平方米,設排練廳、展覽廳、畫室、教室、幼兒(少兒)藝術活動中心、辦公室、閱覽室、檔案室、資料室、文印室。主要工作職責是:組織、輔導和研究民眾文藝創作,開展音樂、美術、舞蹈、文學等門類文藝創作活動;輔導、培訓文藝骨幹和社會文藝團隊;蒐集、整理、研究、開發民族民間優秀文化,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保護等工作。
2、衡南縣文物局
衡南縣文物局位於衡陽市中山北路224號,原名為衡南縣文物管理所(正股級),1989年成立,2002年升格為副科級事業單位,2004年改所為局,內設辦公室、文物稽查隊、消防安全股。其要職責是主管全縣文物保護、開發、利用、發掘工作。全縣共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古民居保護點23處。館藏珍貴56件,其中: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6件,三級文物45件。
3、衡南縣圖書館
衡南縣圖書館兼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衡南分中心坐落於雲集鎮黃金路,屬副科級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國家二級公共圖書館,是社會知識與信息蒐集、傳播中心,擔負著科學研究和服務大眾的雙重使命。1999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三級圖書館”,2004年評為“國家二級公共圖書館”。下設采編部、輔導部、辦公室、讀者工作部(分設外借處、綜合閱覽室、少兒閱覽室、電子閱覽室)。
衡南縣圖書館占地5畝,總建築面積2931m2,總造價380萬元,藏書達12萬冊,內設辦公室、外借廳、報刊閱覽廳、少兒閱覽室、地方文獻室、采編室、多媒體室及展覽廳、報告廳等,是一座設施一流、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圖書館。
4、衡南縣文化市場稽查大隊
衡南縣文化市場稽查大隊為正股級事業單位,辦公地點設局機關內。其主要職責是:宣傳貫徹文化、新聞出版市場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規;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文化新聞出版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對其違法行為進行處罰;組織、協調開展“掃黃打非”行動,維護文化、新聞出版市場正常經營秩序。
5、衡南縣花鼓戲劇團
衡南縣花鼓戲劇團為正股級事業單位,辦公地點在雲集鎮雅園路。其職責是:傳承發展花鼓戲劇種,創作演出優秀劇目。該團被評為“湖南省2000—2002年度好劇團”稱號。
6、衡南縣電影公司
衡南縣電影公司是全縣電影發行、放映單位。1970年建成能容納一千七百二十三人的電影院,2007年因縣治喬遷而折遷。
7、衡陽市雜技團
衡陽市雜技團位於市蒸湘北路69號。自1979年創建以來,歷經八次搬遷,五改團名,由一根扁擔兩隻挑箱的一家班,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辛經營,走出了一條自我發展之路。現已發展成為集衡陽市雜技團、海口椰城雜技團、東來羽毛球館、雲煙舞服加工廠、帝王美食娛樂城、藝苑招待所等集團化規模的經濟實體。該團1991年至1994年連續四年被評為湖南省好劇團,1995年榮獲“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2007年被授予“湖南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
工作
衡南地廣民稠,文化燦爛,歷為楚文化的中心地帶。千百年來,武將文官留下戈痕墨跡甚多。名勝古蹟,遍及四鄉。民間藝術,蘊藏豐富。
衡南文化事業飛速發展。文化體制改革成效顯著,衡陽市雜技團由一根篇擔起家,走出了一條文化體制改革的成功之路,被湖南省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授予“湖南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獨具特色的庭院文化全國享有盛名,成為湖南省農村文化工作的重大典型;群文活動亮點瀕顯,“明天我們有個家”、“我們共有一個家”文化系列活動暨新縣城首屆民眾文化藝術節等活動異彩紛呈,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提升了新縣城文化品位;文藝創作碩果纍纍,陳太仰的攝影作品《還我本色》07年榮獲文化部群星獎金獎,實現歷史突破。市作協會員、衡南縣林業局副局長黃澄創作的歌頌北京奧運千行詩《燃燒的夢想》成為奧運史上最長的詩歌;文化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兩館”07年底主體竣工並投入使用,松江鎮等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三塘鎮洪山村等“農家書屋”59家農家書屋相繼動工建設;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衡南七巧龍”07年被列入衡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全縣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古民居保護點23處,館藏珍貴56件。“網咖專項整治”和“掃黃打非”工作紮實開展,文化市場呈現繁榮有序的良好景象。
一、文化藝術蓬勃發展
(一)庭院文化獨具特色
新世紀以來,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在衡南縣廣大農村悄然興起,這就是農民自創的庭院文化。庭院文化是以庭院為載體,由農民自發興起的,以有一技之長或有較高威望而又樂行其事的農戶為中心,吸引、組織左鄰右舍的民眾,結合當地的生產、生活方式,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因地制宜地開展科學健康的文體活動的文化模式。衡南縣文化局因勢利導,組織專業人員對庭院文化加以規範、培訓、引導、服務,深入農村文化單位傳、幫、帶,重點扶持健康向上的庭院文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些庭院文化單位現已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的課堂;開展科技普及活動、傳播生產生活知識和實用技術、引導廣大農民民眾科技致富的基地;廣大農民民眾練習琴棋書畫、開展文體活動的樂園。藉助庭院文化這一陣地,衡南各地掀起一股讀書互助的熱潮。花橋鎮蔣家大屋原本有著濃厚宗族色彩的祠堂,被賦予鮮明的時代特色,改祠堂為課堂,內有“睦鄰友好、勤儉持家、教育子女、婆媳和睦、孝敬父母、遵紀守法”等村規民約,教育引導村民知榮辱,明是非。向陽鎮明園是附近村民和鄰校師生休閒娛樂學習的場所,被譽為“學生第二課堂,民眾精神食堂”。松江鄉太平村私家“養浩圖書館”藏書逾萬冊,村民經常在這裡一起看書找資料,一起探討農業生產技術上的各種困惑。作為省、市重大典型,2002年,庭院文化候選我市“十大新聞事件”,市委宣傳部將衡南縣庭院文化建設上報中宣部,得到了高層領導的肯定和關注。隨後,《衡陽日報》以《萬千巧手引東風》、《東風吹開花千樹》、《根深樹榮滿院香》為題作了系列重點報導,並加發評論員文章《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成功探索》和編者按。《湖南日報》、《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以《庭院雖小天地寬》為題作了大篇幅重頭報導。經過幾年努力,衡南縣已有各類庭院文化單位1000多家。
(二)花鼓雜技聲名遠揚
衡南縣雜技藝術在挖掘整理傳統節目的基礎上,創作新排力度加大,力求精品力作。以餐桌前的板凳組合成大雁飛騰的形象為內容的《大雁騰飛》獲全國首創獎。《蹬技》、《六塔頂碗》、《魔術》在國內外大賽中榮獲金、銀、銅獎。作為傳承雜技藝術的衡陽市雜技團現已成為連線中外友誼的紐帶和文化交流傳播的使者。
衡南花鼓戲為衡州花鼓中的一個流派。衡南花鼓戲新排了《小打鐵》、《蔡坤山耕田》、《過江》、《血濺烏紗》等一批傳統戲,創作了《禮品》、《人調瓜》、《接妻》、《啞馬小青》、《拜財神》等現代戲,極大地豐富了上演劇目。2008年,移植劇目《二女爭夫》作為衡陽市唯一節目參加“全省縣級劇團優秀劇節目推廣演出”活動獲得演出獎。衡南縣花鼓劇團自建立以來,演出活動頻繁,足跡遍及三湘四水,聲名遠播大江南北。
(三)文藝創作碩果纍纍
衡南文化部門始終把文藝創作擺在重要位置,強化精品意識,力創佳作。全縣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三貼近”,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農村、深入生活、深入實際進行文藝創作。在市以上發表、展演出各類文藝作品數量、質量逐年提升。洛夫、武俊瑤、黎政初、謝尚兵、徐康立、顏娃沙、吳利賓等一批文化名人成為衡南文化藝術長河中一顆顆燦爛奪目的星,為繁榮本土文化作出了較大的貢獻。1995年,劉曉安編排的龍舞《七巧龍》獲第一屆全國舞龍錦標賽銀獎。2002年,顏娃沙創作的歌曲《漫少在故鄉的田埂上》獲湖南省“新時代禮讚”五個一工程征歌三等獎。2006年,吳利賓創作的《穀雨夜》獲晨鐘獎。在專業文藝工作者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時,一批業餘創作人員異軍突起。陳太仰創作的攝影作品《還我本色》榮獲國家文化部2007年群星獎金獎,為全省四件獲獎作品之一,為衡南、衡陽乃至湖南爭得了榮譽。業餘詩人黃澄創作的獻給2008北京奧運的奧運史詩《燃燒的夢想》,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評價。
2005年,衡南縣文化局倡議在圖書館新館內開闢本土作家作品收藏室,收集盤點衡南籍作家以及曾經在衡南工作過人士的創作成果。隨後,發出了《關於徵集衡南籍作家作品的函》和《致衡南籍本土作家的一封公開信》。著名作家武俊瑤獲知此事後,當即寄來不同版本的作品30餘套,並附上熱情洋溢的書信:“建圖書館,徵集文藝作品,傳承文明,延續智慧,澤被來者,薪火不息,堪稱功德無量。”活動共收集到縣內外本土作家創作成果400餘件並移交給圖書館收藏。
(四)群文活動好戲連台
衡南縣文化局緊扣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開展了一系列民眾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全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了“加快經濟發展,構造和諧衡南”的良好氛圍,為建設政通人和、文明富足的新衡南盡到了文化部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000年,組織策劃的“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系列活動(研討會、優秀劇節目展演、演講賽等),有力地配合了全縣開展的“學習型機關”創建活動。
2003年10月,衡南縣文化局承辦的《雲集論壇》之“新縣城文化品位探討”,衡陽市內一些知名專家、學者應邀到會,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此後,每年不定期舉辦的《雲集論壇》,吸引了越來越多熱愛衡南、關心衡南、建設衡南的人士積極參與,成為“展現思想火花,交流學術成果,研討工作對策”的文化沙龍,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參考意見。
2003年12月18日,衡南文化局承辦了“距縣治喬遷慶典10天倒計時”揭牌儀式,四大家主要領導和縣機關各單位幹部職工見證了這一莊嚴的時刻。隨後進行的“明天我們有個家暨告別機關舊址文藝匯演”,縣直機關、各鄉鎮近60個單位以文藝的形式齊心奏響了進軍新縣城的序曲。
2005年6月底,衡南文化局承辦了三場“信合杯”“黨恩頌·祖國頌·衡南頌”文藝匯演,極大地配合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為衡南縣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最具特色的一大亮點。
2006年“優秀電影進社區”公益放映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被認為是一次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不斷提高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項重大舉措。
2007年初,策劃舉辦了“我們共有一個家”系列文化活動暨新縣城首屆民眾文化藝術節,與縣城管委會、縣委宣傳部等共同承辦了“貫徹十七大,共建新家園”文藝匯演。《湖南日報》5月15日頭版頭條以《“縣城要做旺,文化要領跑”——衡南提升新縣城文化品位》為題作了重頭報導。“我們共有一個家”系列文化活動包括“新縣城、新家園”徵文征聯活動,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徵集活動,民間藝術競賽活動。
十七大勝利閉幕後,策劃組織了“貫徹落實十七大,理論文藝進萬家”宣傳活動。縣裡成立了十七大精神理論宣講、文藝巡演、電影幻燈放映三個分隊,並於2007年11月5日在三塘鎮舉行了首場演出啟動儀式。縣委書記周千山為三支分隊授旗,縣委領導邱清燕、周秋生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三個分隊將黨的十七大精神送至田間地頭,省內外多家主流媒體作了重點報導,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給予高度評價。
08年4月23日,策劃組織了縣首屆讀書節暨“我愛讀書”萬人簽名活動,與縣委宣傳部、教育局、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聯合倡導全民閱讀,創建和諧社會。
“三搬”工程實施後,為了讓幹部職工安心工作、開心生活,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機關文體活動,兩辦08年下發《關於在縣城開展系列文化體育活動的通知》。我局參與並與相關局承辦的“機關幹部住雲集”歌舞互動、演講、書畫攝影、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球類、棋類等系列文體活動確保“文體活動周周有,幹部職工天天樂”目標的實現,極大地豐富了幹部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廣泛歡迎。
(四)民間藝術大放異彩
衡南民間藝術特色濃郁,傳承至今的“七巧龍”、“漁鼓”、“二月八”、“嗩吶”等獨具特色,享有盛譽。多年來,數以千計的藝人紮根於民間。這支特殊的隊伍,成為移風易俗,服務大眾的重要力量。登記在冊並由衡南文化局發證管理的民間藝人有829人。為加強管理,衡南縣文化局於2006年出版發行《民間藝人實用手冊》一書。民間藝人的辛勤耕耘,使得民間藝術猶如潔白的山茶,在歲月的洗禮中,愈發純樸而珍貴。07年在衡陽市“和風衡州”首屆民眾文化藝術節上,衡南縣七巧龍編舞《龍騰盛世舞華章》獲二等獎第一名和組織獎。
(五)文化交流日趨活躍
衡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呈現規格高、領域寬、特色濃、影響大的特點,為展示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好衡南、衡陽,促進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衡陽市雜技團演員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外,還曾先後赴德國、蘇聯、日本、美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加拿大、韓國等10多個國家演出,深受國際友人的歡迎。
二、文化遺產絢麗多姿
(一)文物資源有效保護利用
衡南縣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古民居保護點23處。館藏珍貴56件,其中: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6件,三級文物45件。
1997年10月23日,為配合新縣城雲集大橋建設,省、市、縣文物部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其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歷時3個月,共發掘兩座宋代古窯址,出土了數以萬計的宋代青瓷器物及殘存碎片。2003年12月和2004年9月,衡陽市文物處、衡南縣文物局分別對雲集窯址其中四座龍窯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了蓮花式碗、海棠式碗、碟、杯盞、檑棒等一大批器物及窯具。2008年,全面開展了古村落及古民居專項調查和第三次文物普查。王氏祠堂申報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已通過省評估組評估,博物館建設正在積極跑項爭資。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
2006年,“衡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評審委員會”和“衡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成立,為“七巧龍”、“漁鼓”、“二月八”、“嗩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奠定了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利用《清泉》等大力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一步普查、蒐集、整理縣內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衡南七巧龍被列入衡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8年成功申報為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三、體制改革卓有成效
衡南縣文化局以藝術表演團體改革為重點,將一批文化單位先後從政府的懷抱中放出來,走向市場求生存、求發展,文化事業逐步呈現出新的生機。
衡陽市雜技團是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優勝劣汰”為運作機制的一家民營投資的文化企業,通過不斷改革、不斷完善、積極開拓市場,由創辦時一根扁擔兩隻挑箱,在改革開放後逐漸成長壯大,成為擁有衡陽市雜技藝術學校、海口椰子雜技團等資產達3000多萬元的集團化經營實體。不僅在單一的雜技市場站穩了腳跟,而且在餐飲、服裝、娛樂、健身等其它領域中也獲得了突破;不僅在國內市場打開了局面,而且在國際市場中搶占了一席之地。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衡南縣花鼓戲劇團的管理、經營模式也相應發生了改變。按照“集股組隊、演出分紅、責任到人”的原則,在職的演職人員組分三個演出隊伍,既有效提高了演員積極性,又開拓了市場。近五年,年均演場次達700餘場,年均收入達80萬元。
2006年3月9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蔣建國考察、調研衡南文化產業和體制改革,對雜技團、花鼓戲劇團走向市場大舞台取得的輝煌業績大加讚許“經驗可在全省推介”。
四、兩個市場繁榮有序
衡南文化、新聞出版兩個市場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基本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秩序比較規範、經營和消費層次多元化的市場格局。截止2008年12月,全縣共有網咖167家,音像製品零售出租店36家,歌舞娛樂場所5家,電子遊戲廳(室)64家,書報刊經營點26家,印刷企廠14家,“三印”(打復、印復、影印)店53家 。
面對迅速發展的文化新聞出版市場和市場存在的問題,衡南縣文化部門通過開展“保護智慧財產權,打擊侵權盜版”等主題宣傳活動、派員參加省市組織的文化市場執法培訓、舉辦一年一度的經營業主培訓班等普法宣傳教育方式,不斷提高了全市文化市場管理和經營人員的法律意識。在加強日常監管的同時,與公安、工商等部門多次聯合開展了“掃黃打非”、“零點行動”等集中整治活動,嚴厲打擊各類違規經營行為,有效地淨化了文化和新聞出版市場。
2005年5月,“萬名中小學生告別網咖簽名活動”中,陳群洲、王美志、倪華生、周遠勝、唐修林、左才富等領導走上街頭散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公開信》。三塘鎮星火實驗中學學生通過參加此活動,告別網咖、珍惜青春、勤奮學習蔚然成風。2007年3月,在衡南縣委領導邱清燕、吳旭東的精心組織下,文化局、政法委、文明辦等單位組成三個調研小組,就未成年人上網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每年高(中)考前夕,衡南縣文化局都要對校園周邊網咖、電游廳等文化經營場所進行了專項整治,從而給了學子們一個良好的的學習環境。2008年,衡南縣文化局聘請人大代表、學生家長、經營戶等22人擔任市場信息員和行政執法監督員,調動各方力量對市場的經營管理情況和文化新聞出版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監督。2008年5月22日召開的高(中)考期間網咖整治動員大會上,全縣150餘名網咖業主參加會議。副縣長肖六中發表的“沒良心的不能開網咖,開網咖的不能昧良心”主題講話,被省文化市場網、衡陽新聞網、紅網等刊發,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09年,以縣文明辦牽頭,文化、公安、工商、電信等部門參加,成立了全縣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領導小組。通過部門各盡其責、聯合執法方式大力整治市場並取得了較好成效。
五、文化設施逐步完善
2004年,通過衡南縣文化局等部門的積極爭取,茶市文化中心成為衡陽第一個進入全省基層文化扶持工程的單位。中心功能配置合理,設多功能影視廳、藏書閱覽室、美術室、音樂室等民眾活動室。還開設露天休閒茶坊,走產業化經營之路。
2005年,衡南縣文化館、衡南縣圖書館建設相繼啟動。工程建設得到了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期分批給予資金投入,07年“兩館”主體竣工。2009年4月23日,歷時四年建設之久的衡南縣圖書館新館順利開館,對於提升縣城文化品位、加快縣城建設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007年,松江、三塘、寶蓋、冠市、泉溪、相市、硫市、譚子山、江口文化站等9個鄉鎮文化站列入國家計委2008年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計畫,數量之多居全市第一。已有松江、相市、譚子山3個綜合文化站建設主體竣工。
在庭院文化的帶動下,向陽鎮一些村2005年自發組織讀書互助會、讀書角,三塘鎮農民也建起小規模的“鄉村書室”,車江鎮等地建起了科普、計生圖書室。2007年底,衡南農村有讀書互助會、讀書角、鄉村書室、科普計生圖書室等各種形式的書屋(室)共100餘家。在此基礎上,衡南縣譚子山鎮工聯村、三塘鎮洪山村2家農家書屋2007年列入國家計畫建成並啟用。2008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農家書屋建設督導組到衡南縣調研指導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時,對我縣的農家書屋建設工作給予了肯定。2009年,全縣擬建57家農家書屋,切實解決農民看書難、借書難、買書難的問題。
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活動中心、村級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的建設,既活躍了民眾文化生活,又為傳播現代文化知識和科學知識提供了場所。
六、電影放映惠及百姓
縣委、政府對農村電影放映工作高度重視,將此項工作作為實施民生文化的一項重要工作常抓常議,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並明確宣傳委員專抓專管。對於放映經費,早安排、早預算,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2008年,全縣放映公益8892場,實現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讓農民民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免費文化大餐。08年6月20日,全市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出席會議的省、市領導對我縣的農村電影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7月24日,接受了省為民辦實事檢查組現場檢查,並獲得了高度評價。11月6日,省暗訪團對我縣的農村電影放映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給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