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論學派(conflict theory)是指當代歐美教育社會學學派。源於馬克思和韋伯。作為功能論學派的對手,產生於 20 世紀 60 年代末期,形成於 70 年代初期。其理論特徵:注意社會關係的強制性和社會變遷的普遍性,基於社會衝突來審視教育現象,衝突、變遷和強制成為中心概念。其代表人物,各家看法不盡相同,常推柯林斯、鮑爾斯和吉丁斯等人,法國布迪厄也常被提及。與功能論學派不同,不是一個緊密的學術陣營。70 年代中期,內部形成兩個分支學派,一稱新韋伯主義,另一稱新馬克思主義。前者代表人物為柯林斯、阿切爾和金;後者代表人物為鮑爾斯和吉丁斯。他們倡導“直接再生產”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