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古人發明了“衝擊式鑿井法”,即採用人工踩踏碓梢,鑽出井眼,使鑽頭在井內做上下垂直運動,反覆衝擊井底,破碎岩石,使井身不斷加深的方法來開鑿小口深井。
其工序大致包括定井位、開井口、下石圈、鑿大口、下木柱、鑿小眼等。這與現代開採石油、天然氣的技術在工藝上是一致的。
北宋時期,古人發明了“衝擊式鑿井法”,即採用人工踩踏碓梢,鑽出井眼,使鑽頭在井內做上下垂直運動,反覆衝擊井底,破碎岩石,使井身不斷加深的方法來開鑿小口深井。
其工序大致包括定井位、開井口、下石圈、鑿大口、下木柱、鑿小眼等。這與現代開採石油、天然氣的技術在工藝上是一致的。
北宋時期,古人發明了“衝擊式鑿井法”,即採用人工踩踏碓梢,鑽出井眼,使鑽頭在井內做上下垂直運動,反覆衝擊井底,破碎岩石,使井身不斷加深的方法來開鑿小口深井。其工序大致包括定井位、開井口、下石圈、鑿大口、下木柱、鑿小眼等。...
北宋慶曆年間,現自貢市榮縣境內出現了衝擊式鑿井法,即利用鑽頭擊碎岩石,“這種技術便於獲取岩層深處品質更高的滷水資源。”中國古代傳統的“衝擊式頓鑽鑿井技術”,即以人力和畜力為動力,以木製大車為絞車,篾索為牽引工具,推動鐵制銼...
東源井採用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鑿成,雖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霜雪雨,但碓房、車房等地面設施和鑿井用的井架、踩架、大車等都保存完好,真實地再現了清末鹽場的生產場景。歷史沿革 東源井坐落在自貢市貢井區扇子壩大塘山,屬於自流井氣田西端。...
是四川鹽工發明的一種新的鑿井方式——衝擊式頓鑽鑿井法,用此法鑿出的鹽井井口小而深,被稱為“卓筒井”。發展歷史 大口淺井采鹵技術 中國井鹽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公元前255~251年,著名水利專家李冰在興建都江堰工程中發現了鹽滷...
它採用中國傳統的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鑿成,是中國古代鑽井工藝成熟的標誌,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另一說該井開鑽於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歷時3年,方始鑿成。鑿成時井深1001.42米,隨後幾經加深達到現井深1100米...
大口淺井和小口深井兩個發展階段。“大口淺井” 以戰國時期“廣都鹽井”為代表,當時技術原始,勞動者需要在地下坑內挖掘、運土。到北宋慶曆年間,衝擊式(頓鑽)鑿井法的發明,標誌著鹽井開鑿進入了“小口深井”時期。
自流井深井鑿井技術陳列廳 展示了中國歷代井深表。自貢燊海井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採用衝擊式頓鑽鑿井法於1835年鑽成,深度達1001.42米,它的鑽成標誌著中國古代鑽井技術的成熟。正殿 製鹽技術陳列廳 展有古代製鹽情景模型。從館內...
豎井特殊法掘進是指在鬆軟不穩定的含水層或在穩定的、但湧水量很大的裂陳岩層或破碎帶中,預先採取特殊的技術措施改善豎井施工的地質條件,再進行井筒施工,簡稱特殊鑿井法。18世紀末,由於礦業的發展,需要在複雜和困難的地質條件下掘進...
其中燊海井的開鑿,用了三年的時間,運用的“衝擊式頓鑽鑿井法”,是世界鑽井史上的豐碑,中國因此被公認為是最先發明鑽井技術的國家,是近代“石油鑽井之父”。社會評價 一座天車、一口鹽井,訴說著往昔的繁華。歲月沉澱之下,現存的19...
它採用中國傳統的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鑿成。燊海井是一眼以天然氣為主要兼產黑滷的生產井,曾日產天然氣八千五百立方米和黑鹵十四立方米,燒鹽鍋八十餘口。現日產量二千公斤。它的主要建築有碓房、大車房和灶房,主要生產設備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