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式鑿井法

北宋時期,古人發明了“衝擊式鑿井法”,即採用人工踩踏碓梢,鑽出井眼,使鑽頭在井內做上下垂直運動,反覆衝擊井底,破碎岩石,使井身不斷加深的方法來開鑿小口深井。

其工序大致包括定井位、開井口、下石圈、鑿大口、下木柱、鑿小眼等。這與現代開採石油、天然氣的技術在工藝上是一致的。

井鹽,有井才有鹽。不同於蘊含於水中的海鹽和湖鹽,井鹽埋在地下,要開採井鹽,首先要鑽井。因此,鑽井技術對於井鹽的生產具有決定性意義。早在戰國末年,古人便開始通過人力挖掘的方法開鑿大口淺井,採集地下淺層鹽滷。
衝擊式鑿井法使鑽井技術從人工挖掘發展為機械鑽井,開創了人類機械鑽井的先河,使開採地層深處的鹽滷資源成為現實。經過不斷發展完善,清朝道光年間(1835年),古人利用衝擊式鑿井法開鑿了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過千米的深井——燊海井,這標誌著中國古代鑽井技術的成熟。衝擊式鑿井法由於占地面積小、成本低、效率高等優勢,被一直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