衜

衜,異體字: ,拼音dào,注音ㄉㄠˋ,部首行部,部外筆畫9畫,總筆畫15畫,五筆86TUTH,五筆98TUTS,倉頡HOTUN,鄭碼OIUN,四角21221,結構左中右,電碼5901,統一碼885C,筆順ノノ丨丶ノ一ノ丨フ一一一一一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衜
  • 拼音:dào
  • 倉頡:HOTUN
  • 鄭碼:OIUN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dào(ㄉㄠˋ)
1、古同“道”。
UNICODE
衜字UNICODE編碼U+885C,10進制: 34908,UTF-32: 0000885C,UTF-8: E8 A1 9C。
衜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way, path
釋義
(1)道路。
(2)水流通行的途徑。
(3)泛指各種通路。
(4)行程;路程。
(5)取道;經過。
(6)古代棋局上的格道。
(7)圍棋局上下子的交叉點。
(8)線條。
(9)方向;方位。
(10)種類;門類。
(11)輩分;行輩。
(12)方法;途徑。
(13)技藝;技術。
(14)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
(15)事理;規律。
(16)政治主張或思想體系。
(17)好的政治局面或政治措施。
(18)道德;道義。
(19)祭名。古代諸侯外出時先祭路神。
(20)指道家學派。
(21)仙術;方術。
(22)指道教或道士。
(23)指佛教或佛教徒。
(24)指某些會道門組織。
(25)遵行;實行。
(26)正直。
(27)說;講述。
(28)知道;覺得。
(29)料想;以為。
(30)是。
(31)倒,反到。
(32)用同“到”。
(33)相當於“看”、“見”。
(34)助詞。相當於“得”。
(35)助詞。用在句首或句中,無實義。
(36)名詞後綴。
(37)量詞。用於條形物。
(38)量詞。用於門、牆等。
(39)量詞。用於題目、文書等。
(40)量詞。用於景物,猶片。
(41)量詞。用於反覆出現的事情,猶次、遍。
(42)古代行政區劃名。漢代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所設的縣。
(43)古代行政區劃名。唐初分全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
(44)古代行政區劃名。清代在省級設有主管專職的道,並在省與州、府之間設分守道。道設道員。
(45)古代行政區劃名。民國初年亦曾將一省劃分為若工道。
(46)春秋時國名。在今河南省確山縣附近。
(47)通“首”。頭;起始。
(48)姓。戰國時秦有道穴。見《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②][dǎo]
[《集韻》大到切,去號,定。]
(1)疏通。
(2)先導;引導。
(3)開導;教導。
(4)治理。
(5)諂媚。參見“道2言”、“道2諛”。
(6)介詞。從;由。
(7)通“蹈”。赴。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衜【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9畫
《篇海》同衟。《晉書·羊皇后傳》父衜,上黨太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