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關於加強布魯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是2007年11月,衛生部發布的一份加強布魯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生部關於加強布魯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 單位:衛生部
- 時間:2007-11-17
基本信息,檔案來源,
基本信息
【發布單位】衛生部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2007-11-17
【生效日期】2007-11-17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2007-11-17
【生效日期】2007-11-17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檔案來源
衛生部關於加強布魯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畜牧獸醫(農業、農牧、動物衛生監管)廳(局、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農業局:
近年來,由於多種因素影響,我國人間和畜間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疫情持續快速上升,部分地區呈暴發和流行之勢,防治形勢十分嚴峻。1996年-2005年,全國人間布病發病率從0.09/10萬上升到1.50/10萬,10年間上升了16.7倍。2006年,全國共報告發病19013例,遠遠超過歷史發病人數最多的1963年(12097例)。發病數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為內蒙古、黑龍江、山西、河北、陝西、吉林、遼寧、新疆、河南和山東,10省份報告病例數占全國報告病例總數的98.15%。截至2007年9月底,全國共報告布病病例18116例,較2006年同期(17644例)上升了2.68%。
自2000年以來,全國獸醫部門檢出的布病陽性牲畜數量也逐年增加。2001年-2004年,每年有24-28個省份報告檢出布病陽性牲畜,平均血檢陽性率0.4%,局部地區陽性率超過5%。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全國共報告畜間布病疫點351個,報告發病牲畜總數7768頭;2006年,全國共報告畜間布病疫點1178個,報告發病牲畜總數7123頭。
綜合分析當前全國布病疫情,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疫情波及範圍廣。目前,除重慶、貴州和海南外,其他28個省(區、市)均有人間布病疫情報告,以奶牛、羊主產區疫情較重,且疫情呈現出從牧區、半牧區向農區甚至城市蔓延的趨勢。二是疫情與奶牛、羊只流動情況關係較大。近幾年,我國奶業迅速發展,奶牛大範圍流動,部分地區奶牛布病疫情上升較快,有些無疫地區亦出現了疫情。三是新發病人主要分布在牧區和半農半牧區,以畜牧養殖、加工人員居多。四是病人症狀趨於典型。上世紀80年代,我國布病臨床表現多呈輕症經過,典型病例少見;90年代以後,布病患者大多為重症病人,病情較80年代有明顯差異,嚴重危害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
為有效控制布病疫情,保護人民民眾身體健康,促進畜牧業良性發展,現就加強布病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強化政府領導和各部門的職責。各級衛生、農業部門要在黨委、政府領導下,認真履行職責,密切協作,切實加強布病防治工作管理。要根據疫情控制工作需要,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議,成立由黨委或政府領導牽頭、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布病防治領導小組,共同做好布病防治工作。
二、加強布病防治能力建設。各地要進一步加大布病防治經費投入,全力保障疫情監測和疫情處理等防控工作所需的設備和經費,切實落實牲畜檢疫和陽性畜撲殺配套經費。布病疫情較重的省(區、市)的疾病預防控制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設立專門機構承擔布病防治工作,並切實加強對布病防治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
三、做好疫情監測和通報工作。各地衛生、農業部門要在做好國家級監測點常規監測的同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聯合開展布病監測工作。重點省份要設立省級監測點,收集和分析布病疫情資料,掌握流行規律。衛生部和農業部將每月通報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疫情信息。各省(區、市)衛生和農業部門也要建立疫情通報制度,並分析布病監測信息。發生疫情時,當地衛生和農業部門要及時、主動通報信息。
四、落實畜間布病防控措施。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範》要求,認真落實牲畜免疫、消毒和檢疫等綜合防控措施,重點加強家畜養殖場(區)、牲畜交易市場和屠宰場等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牲畜檢疫和消毒措施,嚴禁疫畜及其產品流向市場。要教育養殖戶科學飼養家畜,引導其對新進的牲畜實行隔離觀察,經檢查健康後再混群養殖;實行人畜分離,減少人與牲畜的接觸。
五、加強疫情聯合調查處理工作。各級衛生和農業部門接到疫情報告後,要立即組織人員聯合開展疫情調查和疫點、疫區處理,防止疫情傳播和蔓延。各級衛生部門要對急、慢性布病病人進行系統、規範的治療。
六、強化對防控工作的督導檢查。各級衛生、農業部門要建立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聯合督查機制,對轄區內布病防治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各級衛生、農業監督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傳染病防治法》和《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的執法監督力度,對未按規定及時採取防控措施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七、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各級衛生、農業部門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普及布病防治知識,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對布病的認識程度,強化公眾特別是高危人群的自我防護意識。
近年來,由於多種因素影響,我國人間和畜間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疫情持續快速上升,部分地區呈暴發和流行之勢,防治形勢十分嚴峻。1996年-2005年,全國人間布病發病率從0.09/10萬上升到1.50/10萬,10年間上升了16.7倍。2006年,全國共報告發病19013例,遠遠超過歷史發病人數最多的1963年(12097例)。發病數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為內蒙古、黑龍江、山西、河北、陝西、吉林、遼寧、新疆、河南和山東,10省份報告病例數占全國報告病例總數的98.15%。截至2007年9月底,全國共報告布病病例18116例,較2006年同期(17644例)上升了2.68%。
自2000年以來,全國獸醫部門檢出的布病陽性牲畜數量也逐年增加。2001年-2004年,每年有24-28個省份報告檢出布病陽性牲畜,平均血檢陽性率0.4%,局部地區陽性率超過5%。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全國共報告畜間布病疫點351個,報告發病牲畜總數7768頭;2006年,全國共報告畜間布病疫點1178個,報告發病牲畜總數7123頭。
綜合分析當前全國布病疫情,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疫情波及範圍廣。目前,除重慶、貴州和海南外,其他28個省(區、市)均有人間布病疫情報告,以奶牛、羊主產區疫情較重,且疫情呈現出從牧區、半牧區向農區甚至城市蔓延的趨勢。二是疫情與奶牛、羊只流動情況關係較大。近幾年,我國奶業迅速發展,奶牛大範圍流動,部分地區奶牛布病疫情上升較快,有些無疫地區亦出現了疫情。三是新發病人主要分布在牧區和半農半牧區,以畜牧養殖、加工人員居多。四是病人症狀趨於典型。上世紀80年代,我國布病臨床表現多呈輕症經過,典型病例少見;90年代以後,布病患者大多為重症病人,病情較80年代有明顯差異,嚴重危害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
為有效控制布病疫情,保護人民民眾身體健康,促進畜牧業良性發展,現就加強布病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強化政府領導和各部門的職責。各級衛生、農業部門要在黨委、政府領導下,認真履行職責,密切協作,切實加強布病防治工作管理。要根據疫情控制工作需要,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議,成立由黨委或政府領導牽頭、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布病防治領導小組,共同做好布病防治工作。
二、加強布病防治能力建設。各地要進一步加大布病防治經費投入,全力保障疫情監測和疫情處理等防控工作所需的設備和經費,切實落實牲畜檢疫和陽性畜撲殺配套經費。布病疫情較重的省(區、市)的疾病預防控制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設立專門機構承擔布病防治工作,並切實加強對布病防治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
三、做好疫情監測和通報工作。各地衛生、農業部門要在做好國家級監測點常規監測的同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聯合開展布病監測工作。重點省份要設立省級監測點,收集和分析布病疫情資料,掌握流行規律。衛生部和農業部將每月通報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疫情信息。各省(區、市)衛生和農業部門也要建立疫情通報制度,並分析布病監測信息。發生疫情時,當地衛生和農業部門要及時、主動通報信息。
四、落實畜間布病防控措施。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範》要求,認真落實牲畜免疫、消毒和檢疫等綜合防控措施,重點加強家畜養殖場(區)、牲畜交易市場和屠宰場等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牲畜檢疫和消毒措施,嚴禁疫畜及其產品流向市場。要教育養殖戶科學飼養家畜,引導其對新進的牲畜實行隔離觀察,經檢查健康後再混群養殖;實行人畜分離,減少人與牲畜的接觸。
五、加強疫情聯合調查處理工作。各級衛生和農業部門接到疫情報告後,要立即組織人員聯合開展疫情調查和疫點、疫區處理,防止疫情傳播和蔓延。各級衛生部門要對急、慢性布病病人進行系統、規範的治療。
六、強化對防控工作的督導檢查。各級衛生、農業部門要建立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聯合督查機制,對轄區內布病防治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各級衛生、農業監督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傳染病防治法》和《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的執法監督力度,對未按規定及時採取防控措施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七、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各級衛生、農業部門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普及布病防治知識,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對布病的認識程度,強化公眾特別是高危人群的自我防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