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堯

衛國堯

衛國堯,1913年出生在番禺縣瀝滘鄉一個地主家庭。1928年,考入中山大學附屬中學讀書,1934年春,考進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期間,他閱讀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經常去聽郭沫若的專題講座,參加了中共東京支部領導下的組織“文化座談會”,進行革命活動。還把岡山萬之助的譯著《歷史的唯物論》翻譯成中文,以康敏夫的署名,在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國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番禺
  • 出生日期:1913年8月6日
  • 逝世日期:1944年7月26日
  • 職業:革命家,學者,作家
  • 畢業院校: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政治經濟學系
  • 主要成就:智擒“十老虎”
  • 代表作品:《歷史的唯物論》翻譯成中文
人物簡介,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衛國堯(1913~1944),廣州市番禺縣瀝滘鄉(現廣州市海珠區)人,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民國17年(1928)考進中大附中,中學時期,經常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自勉,立志要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1934年春,高中畢業後東渡日本留學,考進東京帝國大學政治經濟系,得到該校進步校長崗山萬之助的指導,閱讀了許多馬列主義著作,初步建立起馬列主義世界觀。這時,他刻苦用功,把崗山萬之助的譯著《史的唯物論》翻譯成中文。1937年6月回到上海,即以康敏夫的署名把譯稿送交神州國光社出版。
1937年7月,衛國堯從上海回到廣州。當時正值中日戰爭爆發,國民黨政府發出通令,徵召留學生參加戰時訓練,他應徵前往南京(後轉移到廬山、武漢)受訓。1938年4月集訓結業後,被分配到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二廳任少校參謀(地點在武漢),從事對敵宣傳工作。就在這時,他與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取得聯繫,並於同年5月秘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不久,被調往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直屬第五政治大隊第二中隊任中隊長。1938年底從衡陽轉移到韶關,與八路軍駐韶關辦事處接上黨的關係後,被指定為第五政治大隊的中共黨團書記。在八路軍辦事處和廣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衛國堯從廣州大、中學集訓團(地點在韶關)中挑選了六七十名愛國青年到第五政治大隊。這批學生大部分是抗日先鋒隊隊員和共產黨員,他又從學生中發展了一批黨、團員,壯大了革命力量。
1940年4月,由於國民黨頑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政治大隊被迫結束,衛國堯被調去參加中共廣東省委舉辦的幹部訓練班學習。同年7月,受黨組織的派遣,到中山縣第九區國民黨挺進三縱隊一支隊梁伯雄大隊做統戰工作。衛國堯在梁伯雄的支持和配合下,建立了中共秘密組織,發展進步力量。經過兩年的紮實工作,這個大隊實際上已置於中共的控制之下。
1942年5月,中共珠江三角洲中心縣委決定在五桂山區建立由中共直接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任命衛國堯為中山縣抗日游擊隊隊長,並派共產黨人羅章友帶領先遣隊入五桂山區活動。為了避免過早暴露中共的力量,對外仍打著“民利公司”梁伯雄大隊的番號。衛國堯對地方實力派頭面人物做工作,勸告他們不要在五桂山區搶占地盤和阻攔中共軍隊活動,為更多的兄弟部隊挺進五桂山區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此期間,衛國堯曾機警地識破敵偽的種種破壞陰謀。一次,汪偽駐翠亨的一個排偽軍被先遣隊包圍之後便投降了,衛國堯即把該排排長抓來審問,識破了這幫人企圖以假投降探聽虛實,然後搞掉先遣隊之後“反水”的陰謀。另一次,被我軍收編的一個土匪排,在副排長甘土旺的策劃下,把我軍從敵偽軍中繳獲暫時埋藏在沙堆里的兩挺機槍偷走,準備搞掉我先遣隊之後投降敵偽軍。衛國堯從失槍事件中覺察到蛛絲馬跡,及時審訊了甘土旺一夥,又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1942年底,以挺進縱隊副司令員林小亞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勾結日偽勢力,向活動在禺南一帶由共產黨員林鏘雲領導的廣游二支隊(後來為珠江縱隊)發起進攻。為了粉碎敵偽頑固派的聯合攻擊,把抗日游擊戰爭引向廣州市郊,進而控制廣州市區,中共珠江三角洲黨委作出決定,組織挺進廣州工作組,由衛國堯和盧德耀領導,在廣州市南郊瀝滘鄉建立秘密據點。衛國堯回到瀝滘後,用組織上給他的5000元活動經費,恢復了已倒閉的“怡和”碾米廠和停辦的國小校。他自己擔任碾米廠的經理和國小校長。還辦了一間小小的文具店,安排盧德耀為該店的負責人,把另一個黨員安排在碾米廠當會計,把廣游二支隊派來負責聯絡的交通員陳鏗(陳國雄)安排在碾米廠當夥計。另外,聘請兩位地下黨員當國小教員。這樣,瀝滘的秘密黨支部和情報站便建立起來了。衛國堯在瀝滘站住腳跟之後,便在積極分子中發展了一批黨員,在青年中秘密組織起“學習會”,在農民中組織“關帝會”、“兄弟會”,在店員中成立“同心會”。通過這些外圍組織,團結教育民眾,宣傳黨的政策,發動民眾支援廣游二支隊,並從中了解敵人的情況。不久,安排在“怡和”碾米廠當會計的黨員腐化變質,攜款潛逃,使碾米廠面臨倒閉危險。為了革命的利益,衛國堯徵得母親的同意,把家中的余畝田10賣掉,將款全部支援抗日游擊隊和繼續維持碾米廠的經營。
當時瀝滘為臭名遠揚的“十老虎”所霸持。他們是衛氏同父異母的十兄弟,是一群殺人越貨的土匪、流氓、漢奸。頭子是老六衛金允(又名大王允),廣州淪陷前他長期在市內當國民黨的密探,廣州淪陷後,搖身一變當上了日軍的聯防隊長。他們依仗日本人的勢力,欺壓人民,無惡不作,橫行於周圍24個鄉村,還經常帶領日軍圍剿廣游二支隊。因此,要控制瀝滘並向廣州市區發展,就必須首先把這伙漢奸勢力剷除。
衛國堯在瀝滘期間,利用各種公開身分和社會關係,與“十老虎”周旋,麻痹敵人;並巧妙地利用實力派、曾任過鄉長的衛輪秋與“十老虎”的矛盾,暗中支持衛輪秋與“十老虎”進行鬥爭,使敵人更加孤立。1943年秋,衛國堯被調回五桂山區參加整風學習,臨走之前,根據每年“十老虎”都在清明節去大石禮村掃祖墳的活動規律,制定了在第二年清明節利用拜山的時機“擒拿十虎”的方案,由留在瀝滘的黨支部具體執行。1944年春,廣游二支隊在瀝滘鄉黨支部的緊密配合下,在清明節那天,一舉把“十老虎”中的八隻“老虎”(老大衛金潤、老二衛金汝漏網)捉拿歸案,並繳獲一大批武器彈藥。訊息一傳出,附近24鄉的民眾無不拍手稱快。
1944年7月,衛國堯被任命為廣游二支隊新編第二大隊的大隊長。他同政委鄭少康、副大隊長盧德耀一起率領部隊轉戰於禺南一帶,打擊敵偽,威震四方。同年7月25日,二大隊在離市橋20里的植地莊集結,準備襲擊市橋的日軍據點。不料被潛伏在該莊的漢奸何志英發覺,向市橋日軍警備司令部告密。日軍馬上轉報廣州的“南支派遣軍”司令部,調集了一個聯隊(約450人)的日軍,連夜從四面包圍植地莊。26日早晨,二大隊經過浴血奮戰,擊退日軍的多次進攻,打死打傷日軍70餘人。但由於敵眾我寡,大隊領導便決定率部突圍,正患著瘧疾、發著高燒的衛國堯在翻越塔沙崗突圍時,不幸胸部中彈,壯烈犧牲。
建國後,植地莊人民在塔沙崗為烈士建立了紀念碑,供人們瞻仰。

百科名片

衛國堯(1913年8月6日―1944年7月26日),廣東番禺人。衛國堯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早年曾到東京帝國大學政治經濟系深造,並初步建立起馬列主義世界觀。“七七事變”後,衛國堯回國投身抗日事業,並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37年6月回國。1938年,在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7月,到廣東中山縣第九區做統戰工作。1942年底返回家鄉,秘密建立中共瀝溶鄉支部和情報站。利用“地主少爺”、“留日學生”的公開身份活動,將游擊隊交通員安排在自己開辦的碾米廠中,以便掩護。當時瀝滘為衛氏同父異母的十個兄弟所把持,人稱“十老虎”。他們依仗日本人的勢力橫行鄉間,無惡不作,臭名昭著。衛國堯利用每年“十老虎”都在清明節去大石禮村祭掃祖墳的時機,一舉把其中的八隻“老虎”捉拿歸案,為附近二十四鄉人民除去了一大禍害。後來,衛國堯被任命為廣游二支隊新編第二大隊的大隊長,他率領部隊轉戰於禺南一帶,戰功彪炳。。1944年4月,任珠江縱隊二支隊一大隊大隊長,率部在禺南打游擊。7月,所部遭日軍一個聯隊包圍。率部浴血奮戰,斃傷日軍70餘人,打退敵軍多次進攻。後在突圍戰鬥中犧牲。時年31歲。1944年7月,二大隊在市橋附近的植地莊集結,不料被漢奸出賣,陷入日軍的重圍中,衛國堯亦在率隊突圍的過程中不幸中彈犧牲。衛國堯紀念國小位於海珠區瀝滘村五約5號,創辦於抗日戰爭時期,由抗日英雄衛國堯烈士於1942月8月創立,用以造福鄉梓,也意在掩護其抗日身份,便於其進行抗日救國的地下工作。初名為“民智國小”,由衛國堯烈士擔任第一任校長,屬於民辦學校,學校原址是瀝滘村裡的一所舊祠堂。1956年9月,新滘地區全部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後,“民智國小”改名為“瀝滘國小”。1994年7月,為了紀念衛國堯烈士,弘揚烈士的愛國主義精神,經上級批准,又更名為“衛國堯紀念國小”。衛國堯烈士紀念館設於他生前戰鬥過的村中國小(現稱衛國堯紀念國小)內。館內陳列衛國堯烈士的事跡和生前遺物
衛國堯雕像衛國堯雕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衛國堯
出生日期:
1913年8月6日
國籍:
中國
逝世日期:
1944年7月26日
民族:
漢族
職業:
抗日將領
出生地:
番禺縣瀝滘鄉(現廣州市海珠區瀝滘村)
畢業院校:
東京帝國大學政治經濟系
祖籍:
廣東番禺
主要成就:
智擒“十老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