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義
衙
yá
⑴
(
形聲。從行,從吾,吾亦聲。“吾”義為“中間的”。“行”與“吾”聯合起來表示“走在道路正中的(普通行人須避讓的)”。
本義:官員因公幹而出行。
引申義:巡迴辦公機構、派出所、行署。
說明:《說文》:“衙,行皃,從行,吾聲。”)
⑵
舊時官署之稱 [local authorities;government office in old China]
諸州縣長官在
公衙亦準此――
張昭遠《舊唐書·儀衛志》
衙,衙府也。――《廣韻》
衙門,本牙門之訛,《周禮》謂之旌門,鄭氏司常注所云,巡狩
兵車之會,皆建太常是也,其旗兩邊刻繪如牙狀,故亦曰牙旗,後時因謂營門曰雅門。――《陔余叢考》
每日
衙門虛寂,無復訴訟者。――《北齊書·宋世良傳》
⑶
⑷
排列成行的事物 [sth.arranging in column]。如:柳衙;松衙
⑸
唐代謂天子所居之處 [court]
⑹
⑺
姓
基本解釋
衙
yáㄧㄚˊ
1. 舊時官署之稱:公~。~門。~參(cān)(官吏到上司衙門,排班參見,稟白公事)。~役。
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於宣政~”。
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五筆:tgk
筆畫數:13,部首:行
相關詞組
yá
⑴
衙參 [paying respect to a superior]
⑵
⑶
坐衙,官吏坐堂審案 [hold court trial]
衙門
衙內
衙署
衙役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牛加切,音牙。《廣韻》衙府。《類篇》古者軍行有衙,尊者所在,後人因以所治為衙。
又《玉篇》衙。參也。《篇海》早晚衙集也。
又《唐書·儀衞志》唐制,天子居曰衙。
又地名。《史記·秦本紀注》《地理志》,馮翊有衙縣。
又姓。《通志·氏族略》衙氏,嬴姓,秦穆公子食采於衙,因氏焉。漢有長平令衙卿。《晉書·惠帝紀》河閒王顒遣將衙博擊李特於蜀。
又《廣韻》語居切,音魚。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導飛廉之衙衙。
又《玉篇》疎遠貌。
又《韻補》牛何切,叶音俄。《韓愈詩》頷頭可其奏,送以紫玉珂。詆欺劉天子,正晝溺殿衙。終篇並用歌韻。
又《集韻》偶舉切,音語。義同。
又牛據切,音御。同御,止也。
又《正字通》入禡韻,音迓。與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