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圩(JiētóuXū)歷史地名,在蘆苞鎮彭街街尾處,故名。清康熙初年建圩。是有上蓋的圩廊,以作農副產品貿易,很少商肆。因處北江之濱,地勢低洼,常遭水淹。清光緒三年(1877)曾被洪水沖環,後復建。民國四年(1915)乙卯大水,圩場蕩然無存。後不再建圩,只在廢址上建一風雨亭以留念。亭今尚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街頭圩
- 位置: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蘆苞鎮彭街
街頭圩(JiētóuXū)歷史地名,在蘆苞鎮彭街街尾處,故名。清康熙初年建圩。是有上蓋的圩廊,以作農副產品貿易,很少商肆。因處北江之濱,地勢低洼,常遭水淹。清光緒三年(1877)曾被洪水沖環,後復建。民國四年(1915)乙卯大水,圩場蕩然無存。後不再建圩,只在廢址上建一風雨亭以留念。亭今尚存。
街頭圩(JiētóuXū)歷史地名,在蘆苞鎮彭街街尾處,故名。清康熙初年建圩。是有上蓋的圩廊,以作農副產品貿易,很少商肆。因處北江之濱,地勢低洼,常遭水淹。清光緒三年(1877)曾被洪水沖環,後復建。民國四年(1915)...
1972年在右十字街右側建圩亭,總面積450平方米,1980年在十字街頭右側又建了一幢,面積120平方米,1987年在鋪門士於中心建了四幢。由於圩亭倍增,街道行人擁擠等混亂的現象減少,圩場整然有序。解放前,鋪門街的商店九成是廣東人...
水陽下街頭有座遠近馳名的西士庵,它占地3畝,始建於明代,曾多次毀於水患,現為當地百姓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重建。據史載,金寶圩從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共有六次破圩的記載。大圩潰破後,內外洪水漫衍...
“新圩”意指新的圩市。明朝年間,新圩鎮的圩市集中在該鎮南勝村米倉嶺一帶,當地人在此進行交易,到清朝時圩市逐漸遷移到該鎮一間道觀“玉虛宮”一帶,人們把新的圩市稱為新圩。風景名勝 新圩鎮有南勝禾倉嶺大江埠碼頭遺址、...
2003年圩內工農業產值達17.9億元。中洲聯圩 南昌縣中洲聯圩是江西省鄱陽湖區二期防洪工程除險加固的15座重點圩堤之一,地處南昌縣東部,撫河與棠墅港河之間,是一座東西寬約3.5公里,南北長約15公里,三面環水的半封閉圩區,圩堤線...
平洲街道[PīngzhōuZhèn] 南海縣轄鎮。在縣境東部,東北與廣州市隔佛山水道相望,東隔陳村水道鄰番禺縣。面積約53平方公里。人口61936。華僑、港澳同胞2.6萬人。轄3圩89村。鎮政府駐平洲墟,故名。1992年6月24日,廣東省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