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鹽
- 外文名:xínɡ yán
- 文獻:《日知錄·行鹽》
- 人物:商人
(行鹽) 運銷食鹽。 清 顧炎武 《日知錄·行鹽》:“余少居 崑山 、 常熟 之間,為兩 浙 行鹽地,而民間多販 淮鹽。”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雜課·鹽課...
行鹽之界,山東食鹽的運銷範圍。食鹽運銷因地制宜,金代官府規定:“山東滄州之場九,行山東、河北、河南、南京、歸德諸府路。”不得超出規定範圍,隨意運銷。 ....
即“行鹽地界”。清沿古制,稱銷售食鹽為行鹽,行鹽地面即指一定的售鹽地區或地界,與引岸、引地之意相同。1 ...
鹽政名。清沿古制, 稱銷售鹽斤為行鹽。...... 鹽政名。清沿古制, 稱銷售鹽斤為行鹽。行鹽有指定的地區,稱為行鹽地界或行鹽地面。清代各主要產鹽地分為...
粵西鹽務管理局廣西區行鹽規則 書名。粵西鹽務管理局編。一冊。民國二十九年(1940)國民政府財政部核准試辦之行鹽新法。其重在保障官銷、防杜私運、鹽斤入桂...
票鹽法,鹽政名。即憑鹽票運銷食鹽之法。其法源自明代。其時山東、兩浙、河東等鹽區,凡近場各州縣, 均行鹽票, 由官府給票, 量收稅課,憑票行鹽。...
書前有全國行鹽區域圖。附錄鹽務大事表、全國最近鹽場名稱位置表、全國行鹽區域及稅率表、1913年至1923年全國鹽款收支總比較表、團銀行鹽款收支比較表、各區分所...
肩引是清代行鹽憑票之一種,國家由戶部刊印行鹽憑票...... 清制,國家由戶部刊印行鹽憑票,稱為“引”,商人按引納課,憑引配鹽。時,浙江之杭州、嘉興、寧波...
引界,引商行鹽劃定的區域。始於五代。因計口授鹽,故分地配引,按引定額,招商認課。課由商納,引自商行,無引不能行鹽,非商不能行引。引界定有專商,專商...
驗引,行鹽行茶以鈔引為據,關卡場岸驗之為信,是為驗引。宋代行鹽用鈔,行茶用引,鈔猶引也,亦謂之鈔引。鹽引之名成於元代,至元二年(1265)印造鹽引,...
自由運銷, 民國初年四川銷鹽方式之一。民國元年(1912)鄧孝可任四川軍政府鹽政部長,廢除行鹽的引岸制,取消官運,實行就場徵稅的自由運銷。食鹽在場完稅之後,給予...
食鹽專營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鹽的專營(或專賣)在中國始於26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上,齊國的丞相管仲主張,海濱產鹽之國,可以計口授鹽。當時鹽的生產,政府...
鹽法,國家對食鹽徵稅和專賣榷禁的各種制度。公元前7世紀前期,管仲相齊桓公,“興鹽鐵之利”,由國家統一管理食鹽的生產和銷售,開中國鹽法之始。...
清初鹽法沿襲明制,基本上實行封建的引岸制度。鹽商運銷食鹽,必須向鹽運使衙門交納鹽課銀,領取鹽引(運銷食鹽的憑證),然後才可以到指定的產鹽地區向灶戶買鹽,...
自漢武帝起,各朝都對鹽業實行不同程度的專賣(其他被專賣的商品還可能包括鐵、酒、茶葉、礦產品等)。這樣合法販賣的鹽叫官鹽,非法販賣的叫私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