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舟宿蘭灣

《行香子·舟宿蘭灣》是宋代詞人蔣捷創作的一首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行香子·舟宿蘭灣
  • 作者:蔣捷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行香子·舟宿蘭灣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送春歸、客尚蓬飄。昨宵谷水,今夜蘭皋。奈雲溶溶,風淡淡,雨瀟瀟。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料芳悰、乍整還凋。待將春恨,都付春潮。過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蘭灣:或謂蘭溪之灣。蘭溪:水名,即今浙江之蘭江,江岸多生蘭芝,故名。但從結句“秋娘渡、泰娘橋”等地名看,似是吳江上泊舟處。
(2)蓬飄:即飄蓬,謂客子行蹤如蓬草之漂泊無定。
(3)谷水:非指河南洛陽或安徽碭山之谷水,與下句蘭皋對用,似當解作生長穀物之水邊近是。
(4)蘭皋:生長蘭草的涯岸。
(5)溶溶:雲盛貌。
(6)銀字笙:樂器名。調:調弄樂器。
(7)心字香:亦為當時名品。其製作過程就是在一個乾淨密閉的容器中,用白茉莉的花骨朵與沉香木薄片層疊擺放,相互薰染,花骨朵每日一換,直到茉莉花期結束。如此熏制出來的沉香木薄片,就是所謂的“心字香”了。
(8)流光:時光如水流逝。
(9)悰(cóng):心情、情緒。
(10)隄:同堤。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天已去,人還未歸。昨晚還在生長穀物的水邊,今晚已到生長蘭草的涯岸。只是天氣陰晴不定,風雨蕭瑟,讓人惆悵頓生。
歸家後定要時時焚香彈笙,家中親人是否在急急盼我歸去呢?這樣翻來覆去的想著,心中的離愁別恨越釀越濃,只想借一江春水把這滿腔愁緒沖淡、流走。渡過那窈娘隄、秋娘渡、泰娘橋就歸家。

作品賞析

此詞作於漂泊旅途,抒思鄉思親之情。
上片寫旅途艱辛。起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描寫春末夏初的特色鮮明的景物,暗示季節變化,流光拋人。“送春歸,客尚蓬飄”兩句承上轉折,感慨春歸人未歸。“昨宵谷水,今夜蘭皋”具體落實“蓬飄”二字,“昨宵”、“今夜”在時間上連續,“谷水”、“蘭皋”在地點上變換,時間的連續與地點上的變換,正見出詞人漂泊旅途的輾轉流離,居無定所。“奈”字領起,“雲溶溶、風淡淡、雨瀟瀟”三組疊字排句,蟬聯而下,慨嘆陰晴不定,風雨蕭瑟的天氣,更增添旅途漂泊的困頓艱辛。
下片抒旅途鄉思。“銀字”二句,是關於往昔的回憶也是關於未來的想像,風中飄蓬般流徙的詞人,對焚香調笙的恬適家居生活,有著起乎尋常的強烈心理期待。他知道,這種期待也是家人共有的。“料芳悰,乍整還調。”即以客代主,透過一層,想像家人盼歸乍喜的複雜心情。這樣翻來覆去的想著,心中的離愁別恨越釀越濃,越來越多了,水上漂泊的詞人,準備把這滿腹的“春恨”、一股腦兒“都付春潮”,借一江春水把“春恨”沖淡、流走,這是無奈之際觸景生情的消解辦法。結句連用三個水上地名,回應上片的“客尚蓬飄”,形象地展示詞人的不停漂泊和歸心似箭。女性化的地名,也透漏了思鄉的詞人某種特定的心理訴求。

作者簡介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鹹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