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秋與

《行香子·秋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創作於作者晚年,屬悲秋之作。上片採用擬人的手法寫景,下片抒情。這首詞通過對秋日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產生的苦悶心情,對於時光易逝、老年無奈的感慨。全詞風格悲涼淒婉,情感沉鬱纏綿,富有感染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行香子·秋與
  • 作品別名:行香子·秋興、行香子·病起小集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東坡全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詞牌:行香子
作品原文,版本一,版本二,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版本一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飛英如霰,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鐘。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註:此首多為題“秋與”)

版本二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鐘。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註:此首多題為“秋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渾無處”二句:是說觸目儘是因風而落的桐葉,無處迴避。衰容,衰老的面容。
⑵不語書空:《世說新語》載,晉殷浩被罷黜後,整天用手在空中書寫,作“咄咄怪事”四字。咄咄,頭意後的感嘆,此處暗用這一典故。
⑶飛英如霰(xiàn):落花宛似飄雪。霰,飄雪。
⑷慵(yōng):睏倦。
⑸儂:我,吳地方言。
⑹千鐘:千杯,此處指酒而言。
⑺酒花:指斟酒時酒面泛起的珠花。
⑻眼花:這裡指視線。
⑼燭花:指蠟燭的火焰。

白話譯文

昨夜秋風吹入梧桐林,我無處迴避自己衰老的面容讓秋風看到了。秋風問我為何這樣,我沒有說話,只是用手在空中書寫。人老了,有時醉有時病有時慵懶;
早上來到院子裡,感嘆落花宛似飄雪,催我老並且一身病。如今萬念俱空,飲酒度日。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以此殘念度日吧。

創作背景

薛本《蘇文忠公全集》從詞意及“書空”之典,認為“當寫於勞州時期或南遷之後”。而蘇軾在黃州時期曾於元豐六年(1083)春夏間一病半年,然病癒在閏六月底,與同中所寫深秋景色不侔。紹聖元年(1094)遷惠州後,蘇軾於二年七月痔疾發作,八九月間始愈,時已至深秋,與詞相合。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創作於作者晚年,屬悲秋之作。上片採用擬人的手法寫景,下片抒情。這首詞通過對秋日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產生的苦悶心情,對於時光易逝、老年無奈的感慨。全詞基調哀傷悲涼,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寫景抒情:昨夜霜降寒風驟起,梧桐葉落紛紛,詞人面對蕭瑟秋景,衰容劇增,問公究竟為何事,默然“不語自書空”,只是一時沉醉,一時抱病,一時倦慵。悲秋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歷史悠久的傳統主題,“霜風”就渲染出秋日的蕭瑟氛圍,奠定了全詞悲涼哀怨的基調;儘管詞人不願意讓人看出內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帶來的鬱結,並以問句的形式寫出詞人有冤無處訴的憂鬱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詞人生活的無聊和苦悶,顯示出對社會和人事的完全絕望。
下片寫景議論:早上醒來,落花似霰雪散滿庭院,在“飛英”的催促下,儘管詞人來日無多,但目前的處境,讓其只能將世間萬樁事付與千鐘美酒,任憑酒花雪白,眼花繚亂,燭花火紅。“飛英”預示著時光的荏苒,歲月的流逝,增添了詞作的感傷之情;酒醉、眼亂、燭紅,充分寫出了詞人狂放不羈的醉態。這首詞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為一體,風格悲涼淒婉,情感沉鬱纏綿,富有感染力。

名家評價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張旭泉:本詞上下片採用對稱結構,但時序上卻有“昨夜”與“今朝”的先後承遞關係。它硬語盤空,借秋日病癒,抒發了官場坎坷、世路滄桑的感嘆,流露出風燭殘年的悲傷。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