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環境

行為環境(behavior environment)格式塔心理學術語。個體意識到的環境。德裔美籍心理學家考夫卡提出。他認為,心理學研究的是行為與心理物理場的因果關係。心理物理場具有自我和環境兩極性。自我可用人格概念說明,環境可分為地理環境和行為環境。人的行為是針對行為環境的,其範圍小於苛勒提出的直接經驗,只是引起個體行為的環境而直接經驗還包括自我及主觀經驗。相同的客觀環境對不同的個體而言可能是不同的行為環境,產生不同行為。

行為環境還可分為巨觀行為環境和微觀行為環境兩種。巨觀行為環境反映了較大區域(如國家、省轄區域、民族集中居住區、城市等)內價值觀念、文化習俗、宗教信仰、人口素質、人群關係、生活水準等社會狀況。它能決定大眾傳播媒介的規模、形態和媒介產品的內容、形式,因而對傳播活動具有規範、控制、調節的功能。所謂微觀行為環境,是指在相互接近的一群人(如報社、新聞部)之間共同形成的有一定約束力和規範性的行為準則、紀律制度以及相互信賴、和睦共處的氣氛等綜合情況。這些綜合情況表現在傳播活動中,不僅能決定傳播者說什麼、怎樣說,而且能決定受傳者聽什麼、怎樣聽和怎樣做。今天,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和大眾傳播對生活的全面滲透,人類已經無法擺脫行為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