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塑造

行為塑造(behavior shaping):通過強化手段,矯正人的行為,使之逐漸接近某種適應性行為模式的強化治療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為塑造
  • 外文名:behavior shaping
  • 套用學科:心理學
概念,方法,物化獎勵,積極參與,強化原則,過程,注意事項,

概念

行為塑造法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研究結果而設計的培育和養成新反應或行為型式的一項行為治療技術是操作條件作用法強化原則的有力套用之一。在行為塑造過程中,多採用正強化的手段,一旦所需的行為出現,就立即給於強化,一直達到一種新行為為止。

方法

物化獎勵

在行為塑造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是選好強化物,才能真正對求助者起到強化作用,促進最終目標的實現。在強化物的選擇上既有有形的強化物,也有無形的強化物。所以針對不同的個體給予適當的無話獎勵是決定新行為是否能產生的關鍵環節。

積極參與

行為塑造法的套用不僅要求病人的積極參與,而且也需要所有有關醫務人員和病人家屬的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著最終目標的變化能得到及時而又適當的強化,並使病人的行為愈來愈逼近最終的目標。關於人和動物的實驗研究表明:那些被部分強化的行為比連續得到強化的行為更難以消退,另外也需要注意避免強化原則的無意誤用。

強化原則

行為塑造法主要涉及到強化原則的套用,強化原則在新行為習慣的培育中的作用是肯定的,有時候治療者可能希望,也同時採用懲罰的方法處理病人在新行為塑造中出現的退步。如果用得適當這也未免不可,例如:讓病人想像自己臃腫笨拙的樣子或並發心臟病將造成的惡果,這樣做時要注意同時給病人以鼓勵,防止一退再退。許多研究表明對於消除病人的不良行為或退步懲罰的效果是不肯定的。

過程

1、定義目標行為
2、確認初始行為。即個體已有的、與目標行為有關的動作,可以其為基礎向目標行為推進。
3、選擇塑造步驟。塑造過程中的各個步驟之間所體現出來的改變應適應,太小會費事,太大可能不導致個體停滯不前。
4、確定強化刺激物。治療對象每次達到預期的目的,都要馬上對之加以強化,量化刺激的量要適度,以免治療對象很容易得到滿足而不思進取。
5、實施塑造,從初始行為開始,要對行為的每一個過程都加以強化,直到確保該行為已經習得,然後對這一行為停止強化,轉而強化下一個行為。

注意事項

1、可利用的反應類型和持續時間,即需要觀察幫助的對象。
2、根據觀察到的資料,考慮需要塑造的最終目標行為,是否能從求助者已有的行為反應中衍生出來。
3、確定達到第一步的評估標準。
4、改變環境條件,造成求助者有表現被期望反應的最大可能性。
5、使用對求助者強而有力的刺激物,強化通過的行為。
6、不斷改變中間的行為目標,使其接近最終的行為目標。
7、在行為塑造過程中應該重視使用言語、體態和手勢進行指導,以加速學習的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