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際激波(interplanetary shock)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星際激波
- 外文名:interplanetary shock
- 所屬學科:地球物理學
- 公布時間:1988年
行星際激波(interplanetary shock)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
行星際激波(interplanetary shock)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公布時間1988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地球物理學名詞》第一版。1...
《行星際瞬態激波傳播特性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胡友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太陽爆發事件產生的行星際瞬態激波,會顯著改變內日球結構和近地空間環境。本項目發展適合處理磁流體激波的逐段拋物線方法,對行星際瞬態...
《行星際激波傳播和演化的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鄭惠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本項目套用雙曲型方程中波和激波的理論,認證和研究在磁流體動力學數值模擬計算過程中激波形成、傳播和演化過程。探討行星際激波在非...
《日地空間物理學 : 行星際與磁層·上冊》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塗傳詒。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地論述發生在行星際空間中的物理過程,包括太陽風,行星際激波,行星際空間的宇宙線,最後討論了地球弓形激波和磁層的形成以及太陽...
在1天文單位處,人造衛星觀測直接證實激波的到來。1968~1971年的93個磁暴急始事件中,48個是有測量結果的。其中有7個是太陽風中切向間斷面,有41個是激波。這就是地球物理現象直接受到行星際激波和間斷面影響的證據。在1天文單位處觀測...
針對該項目的主要研究目標:太陽高能粒子加速源區的認證,我們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確認了日冕物質拋射驅動的激波對太陽質子事件的作用,並討論了耀斑對脈衝成分和高能電子的作用,進一步釐清了該領域中的爭論(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哪個更重要...
激波後的湍流和小尺度磁場是由太陽風同金星相互作用引起的。但1976年C.T.羅素則認為一個磁矩為1.4×1023電磁單位的偶極場更能說明所獲得的空間觀測資料。這個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行星際探測器“火星”2號、3號和5號對火星的...
激波後的湍流和小尺度磁場是由太陽風同金星相互作用引起的。行星際探測器“火星”2號、3號和5號對火星的探測獲得了火星擁有磁場的證據。在太陽風作用下,行星磁場被限制在一定的區域,這個區域稱為行星磁層。磁層內充滿電漿,其...
《內日球層動力學和耀斑激波數值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胡友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中文摘要 本項目將PPM格式推廣到多維時變磁流體力學問題,用於對行星際耀斑激波的傳播研究;將求解磁流體共面黎曼問題的三參數疊代解法...
1963年,美國天文學家帕克提出行星際激波引起FD的概念。地球上觀測到的FD的主要特點:①大FD常在大耀斑後24~60小時發生,全球可見,幅度隨緯度減小而減小;②各向異性明顯;③下降期能譜的形式為,其中γ為0.2~0.8,E為能量。恢復...
太陽日冕物質拋射事件向太陽外噴發高速流。該高速流在行星際空間結構稱為磁雲,磁雲前方有行星際激波。激波衝擊磁層頂時在磁層內產生強脈衝,磁暴急始便是由這個強脈衝引起的。太陽風高速流壓縮磁層,有時可將磁層頂壓迫到地球同步...
魏奉思主要從事空間天氣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行星際激波的非對稱傳播、日球電流對激波傳播的影響,行星際磁重聯現象探索、地磁擾動預報的模糊數學方法等。人物經歷 1941年11月24日,魏奉思出生於四川省綿陽市。1963年8月,從中國科學技術...
與“激波到達時間(STOA)”、“行星際激波傳播(ISPM)”等近年發表的幾種國際流行模型相比,“ISF”方法在太陽風暴到達時間預報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初步進展”,但要在真正的業務預報中取得進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提高空間天氣...
行進激波高能粒子太陽耀斑等日冕瞬變活動能行星際空間激發行進激波。這種行進激波能對低能太宇宙線甚至太陽風粒子進行加速,在鄰近激波的空間域形成高能粒子增強事件。分類 行進激波高能粒子 這種事件常發生在太陽宇宙線事件的後期,並與磁暴急...
太陽日冕物質拋射、高速太陽風、凍結在太陽風中的行星際磁場、行星際激波等是誘發地球磁層暴,進而產生熱層暴的主要原因,而太陽耀斑等高能爆發活動,是地球電離層暴、太陽高能粒子等事件的源頭。因此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太陽風、行...
《克隆來柯定理、光線障礙問題及其它數論問題》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陳永高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研究把觀測資料分析、物理過程分析和數值模擬研究相結合,著重研究了日球電流片對行星際激波傳播的影響。首次用...
在電漿層邊界層耦合過程,輻射帶動力學,行星際激波與磁層相互作用和磁暴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原創性的成果。在2008-2012年應邀在國內外做了21個特邀報告,並在AGU會議上主持了與本項目有關的專題討論。號召並申請(作為特邀編輯)...
日球擾動有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日冕瞬變活動引起的行星際激波和高速流,另一種是冕洞發出的穩定的太陽風共轉高速流。宇宙線強度也有與之相對應的兩類短期調製。瞬變性宇宙線暴 即福布希下降。太陽活動極大年前後,日冕瞬變和太陽耀斑...
長期擾動控制著太陽風和行星際磁場。②快速擾動,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小時。表現為可見光、射電連續輻射和軟X射線輻射的增強。快速擾動引起強烈的行星際激波。③脈衝擾動,時間在幾秒以下。表現為射電爆發和硬X射線爆發。有這種擾動時,發生...
上冊簡要介紹日球層的主要物理過程,包括太陽大氣、太陽風、行星際激波和行星際空間中的高能粒子、地球弓形激波、地球磁層形成以及太陽風與其他行星、彗星、月球以及銀河風的相互作用。下冊介紹磁層中的主要物理過程,包括磁層電漿和高能...
通過對比分析2020年11月29日事件期間,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和地球附近太空飛行器的質子通量觀測數據,研究團隊發現天問一號和地球附近太空飛行器關聯的磁力線並沒有連線到太陽表面的爆發源區和行星際激波,這意味著高能粒子必須跨越磁力線才能到達天問...
上冊簡要介紹日球層的主要物理過程,包括太陽大氣、太陽風、行星際激波和行星際空間中的高能粒子、地球弓形激波、地球磁層形成以及太陽風與其他行星、彗星、月球以及銀河風的相互作用。下冊介紹磁層中的主要物理過程,包括磁層電漿和高能...
而大量物質和巨大能量將在太陽大氣以及行星際空間產生激波,引發近地空間的地磁暴、電離層暴和極光等。習慣上,人們通常把太陽現象分為寧靜太陽現象和活動太陽現象。而活動太陽現象中的爆發現象主要就是包括太陽耀斑、爆發日珥和日冕物質拋射...
本項目通過資料分析、混合模擬和全粒子模擬,研究行星際激波散射和加速帶電粒子的物理過程;討論日冕物質拋射的運動速度、行星際磁場結構、太陽風速度、Ⅱ型和Ⅲ型射電暴等空間物理現象與太陽高能粒子事件的關係;探討發生強太陽高能粒子事件...
它還將首次對日地之間的“太空天氣”進行拍照與追蹤,首次通過無線電三角定位法連續確定行星際激波的位置,以及首次對太陽活動進行拍照並在1天文單位的尺度內對高能粒子進行實地測量。除了展示太陽三維圖像之外,“日地關係觀測台”的另一項...
該飛船將首次從地球軌道以外獲取太陽的立體圖像以外獲取太陽的立體圖像,對日地之間的太空天氣擾動首次進行拍照與追蹤與追蹤,首次通過無線電三角定位法連續確定行星際激波的位置法連續確定行星際激波的位置,以及首次對太陽活動進行攝照並在 ...
研究取得的重要進展有:(1)增強的太陽風動壓或行星際激波導致向陽面磁層頂向地球方向移動,從而觸發輻射帶外邊界附近高能粒子的漂移損失(也稱作“磁層頂陰影效應”),同時壓縮增強的ULF波可以驅動晝側高L區高能粒子向外的徑向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