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指數X:用來表征行星場勢強弱的參數。
天體的萬有引力場勢U=-GM/R,則:
X=【-GM(地球)/R(地球)】∕【-GM(天體)/R(天體)】
之所以用U(地球)/U(天體)定義X,而不是用更為常規的U(天體)/U(地球),是為了儘量避開比1小的數,為表征行星帶來方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星指數
- 用途:用來表征行星場勢強弱的參數
- 套用:對天體進行分類等
- 意義:為表征行星帶來方便
定義,套用,對天體進行分類,估算行星中心溫度,估算行星的磁場強度,估算行星的磁層頂距和磁鞘距,推斷天體的大氣層類型和不規則度,推斷天體的內部結構,太陽系90個大天體的行星指數列表,
定義
行星指數X:用來表征行星場勢強弱的參數。
天體的萬有引力場勢U=-GM/R,則:
X=【-GM(地球)/R(地球)】∕【-GM(天體)/R(天體)】
之所以用U(地球)/U(天體)定義X,而不是用更為常規的U(天體)/U(地球),是為了儘量避開比1小的數,為表征行星帶來方便。
套用
對天體進行分類
行星指數越大的天體,其體積、質量、引力和內熱就越小,形態就越不規則,顯得奇形怪狀;行星指數越小的天體,其體積、質量、引力和內熱就越大,形態就越規則,呈現為球體或橢球體。
藉助行星指數可以劃分出行星與恆星,並能進一步細化行星分類,但卻不能細化恆星分類,因為恆星的演化過程往往伴隨著激烈的質量和體積的改變。
行星細分出小行星與隕星,這即是理論所需,也是實情所需。隕星的直徑一般小於28公里,其軌道近乎混沌,極易受大天體左右,而與之相撞。相比而言,小行星的運轉則較為穩定。
估算行星中心溫度
TH=TH⊕/sqrt(X)
一般可以藉助行星指數較為準確地估計出巨行星、主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的天體核心溫度。但其它類型的天體套用此公式則明顯不適用。
估算行星的磁場強度
由左圖可知:凡是自轉得太慢的天體、個頭太小(行星指數太大)的天體都不可能產生明顯成形的磁場。目.前太陽系中有明顯磁場的天體有:太陽、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水星和木衛三。
估算行星的磁層頂距和磁鞘距
磁層頂的內部區域可以認為只受到行星本體磁場控制,不受太陽風和行星際磁場的影響。當(磁層頂距/行星半徑)≤1時,行星表面將受到恆星風的肆虐和清洗,此時的行星雖有磁場存在,但已經起不到禁止星風和保護星表的作用,可以認為該行星沒有磁層。
磁鞘頂處行星磁場壓與該處太陽風壓相等,形成弓激波。磁鞘距大於磁層頂距。磁鞘距的估算式只需把磁層頂距估算式中的Q地=10換成(地磁鞘距/地球半徑)=13.5即可。
磁層頂距和磁鞘距均針對行星的向陽面而言的,兩者均會隨行星與所繞行恆星的距離變化而變化。
推斷天體的大氣層類型和不規則度
(1)、天體的個頭不管有多小,在它的周圍都會或多或少附集著一些氣體、塵埃或電漿,絕對沒有大氣的天體是不存在的。
(2)、在3K~6600K的溫度範圍內,恆星和褐矮星的大氣層屬於稠密型;巨行星的大氣層屬於稠密型或濃厚型;主行星的大氣層屬於四種類型中的任何一種;矮行星的大氣層屬於濃厚型、稀薄型或者微量型;小行星和隕星的大氣層屬於微量型。
(3)、“Tsh-0max較小”只是“天體大氣層較厚”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地質運動的活躍程度”、“大氣組分的熔沸點和水溶性”、“是否有“氣海”形成”、“是否有水圈或生物圈”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天體的大氣厚度。火星和木衛三由於地質不夠活躍,除氣效應不強,因此大氣厚度偏低;相反,金星和海衛一由於地質較為活躍,因此大氣厚度偏高。由於二氧化硫的熔點較低,因此木衛一大氣中二氧化硫含量較小。由於二氧化碳的水溶性較大,因此地球原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量溶解于海水,被金屬離子和生物慢慢固化下來,地球的大氣壓力和密度才得以降低,演變成為這個樣子;相反,金星由於沒能形成海洋,因此二氧化碳大量聚集於空中,大氣非常稠密。金星和土衛六由於自轉較慢,形成了“氣海”,因此大氣厚度較為偏高;相反,木衛三由於自轉較快(比土衛六快2.23倍),未能形成“氣海”,因此大氣厚度偏低。
(4)、天體的引力場只是提供了一個大氣分子逗留的場所,至於這家“旅館”里是否居住著“氣體分子”或者是否住滿了“氣體分子”以及這些形形色色、秉性各異的“旅客”到底各自會住多久,除了跟“旅館”的星級指標“勢溫”有關外,一般還跟“行星旅館”的公轉半徑,公轉離心率,衛星大小數量和遠近,周邊宇宙環境,自轉快慢,自身表面特徵,氣體分子的大小和理化特性等等因素有關。
推斷天體的內部結構
下圖中的天體內部結構模型只適用於具有固體或者液體表面的天體,像木、土、海、天等氣體行星或者恆星就明顯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