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理學

行星地理學

行星地理學(planetary geography)是指從行星角度整體研究地球的自然地理學分支。是20世紀20 ~50年代在數理地理學衰落和近代天文學發展時逐漸形成的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的邊緣學科。從地理學傳統觀念看,地理學的空間觀念需巨觀地從地球作為一個行星整體的本身狀態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出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星地理學
  • 外文名:planetary geography
  • 又稱:空間地理學
  • 地位:自然地理學分支
  • 學科:自然地理學
  • 本質:從行星角度整體研究地球
簡介,主要特徵,理論研究,研究內容,

簡介

行星地理學是自然地理新分支。它是地理學與空間科學的邊緣科學。又稱為“空間地理學”。它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隨空間科學的發展而形成的科學。它是在數理地理或天文地理學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它當前的研究內容主要是地球在宇宙間的位置、地球的理化性質、地球的運動及其影響;關於地月系統及月球的特徵;太陽及太陽系內各行星以及彗星、流星等的天體性質、太陽的形成、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及人類利用宇宙空間的可能性和現實性等問題。

主要特徵

行星地理學是指用比較的方法研究太陽系起源和演化以及太陽系中不同天體的物 理化學環境的科學。它以太陽及太陽系內包括地球在 內的各行星和月球、各種彗星、流星為研究對象。又稱空間地理學。是新興的自然地理學分支學科,又是地球科學與空間科學的邊緣學科。
行星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①地球在宇宙 中的位置,地球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地球的運動及其所產生的地理影響;②月球及地月系統的特徵;③太陽的性質與形成,以及太陽系內各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的性質;④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人類利用宇宙空間的可能性和現實性等。它的研究重點是將其它行星或大衛星與地球作比較,來認識地球上地質、氣象現象的本質,了解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預測地球的發展前景。

理論研究

洪堡的《宇宙》一書中地理學的空間不僅包括地球空間,還包括天體的研究。詹姆斯(P.E. James)提出地理學研究是“與地球空間有關的一般問題”。自從李希霍芬(F.V. Richthofen)將地理學的研究範疇限定為地球表面以後,得到地理學界普遍認可。地理學者把地球表面作為人類之家來考察,這樣就包括了人類所能到達的地下和天空在內的一層圈帶。哈特向認為,地理學是否應研究月球及其表面,從自然地理學看來,應研究對地表有影響的一切天文條件。從行星地理學觀點看,地球表面以及近年來提出的“地球表層學”所研究的地球表層,只能是地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而不是全部領域。

研究內容

行星地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地理效應;太陽輻射變化對全球水分、熱量影響的氣候效應;太陽、月球特性及其對地球的影響。廣義包括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的性質,對地球表面各種過程的影響;地球作為一個星球整體,形成地表環境獨特的穩定平衡條件,使生命得以繁衍和發展的機制的天文和地理因素考察。從全球角度研究防禦一些全球性災害,如“溫室效應”可能影響地表能量平衡的維持,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影響臭氧層禁止作用所造成的危機,地震、氣候異常等災害群發性的天文因素的作用,均是行星地理學的研究範疇。還涉及探索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人類利用宇宙的可能性與現實性等。隨著衛星、遙感手段的運用和空間交通工具的進步,行星地理學將日益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