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成於思毀於隨
- 含義:做事要深思熟慮,切不可隨手隨意
- 記載:《勸學解》
- 原文: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 作者:韓愈
解釋
出處
原文
作者
韓愈出身於小官吏家庭,幼喪父,兄韓會撫養之。會能文章,對愈有影響。貞元二年(786),19歲的韓愈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直到貞元八年(792)第四次應考,才考中進士。此後又連續三次應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皆不中。直到29歲才在董晉幕府中得到了一個觀察推官的微小官職。36歲時,任監察御史,不久就被貶為陽山縣令。此後直到50歲,官職一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韓愈50歲時,因參與平定淮西之役表現出處理軍國大事的才能,遷為吏部侍郎,進入朝廷上層統治集團。但兩年後,他卻因上表諫迎佛骨而觸怒憲宗,險些憲宗被處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於一死,被貶為潮州(在今廣東)刺史。在潮州八個月,宦官殺憲宗,立穆宗,韓愈被召回朝,後歷官國子監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長慶四年(824)病逝於長安,終年57歲。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在中國文化史上,首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韓子。他在儒學式微,釋、道盛行之際,力闢佛、老,致力於復興儒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倡導古文運動,反對駢驪之文,提倡散句單行、自由靈活、言之有物的古文。他的文章善於推陳出新,富有獨創性,內涵深厚,語言豐富靈活,極富於表現力,風格雄辯恣肆,氣勢磅礴,成為中古以來文章之典範。在詩歌方面,他也富於創意,喜歡生新出奇。他說自己是“餘事作詩人”(《和席八十二韻》),這意思除了人們通常理解的把寫詩放在復興儒學、倡導古文之後以外,或許還有遊戲文字之意。所以他寫詩不願意四平八穩,而喜歡諧謔詭異,顯示才學。他有意把詩寫得奇崛拗折,喜歡用佶屈聱牙的僻字晦句,用平常人不用的險韻重韻,用散文式的篇章和筆法,鋪敘,議論。他喜歡學李白古風之淋漓放縱,又學杜詩長篇敘事法度,鍊字藝術,以及“以文為詩”的風格,從而在李杜之後開創了一種奇險詭譎的新詩風。這種詩風對宋詩頗有影響,嚴羽批評宋人“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滄浪詩話·詩辨》),實可從韓愈這裡找到一些原因。韓愈是李白、杜甫之後最早將李杜並尊的人之一,他在《調張籍》詩中所言“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