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得一事即知一事

凡事篤行實踐才能獲得真知。明代王廷相關於知行學說的命題,出自《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七《與薛君采》一文。在知行問題上,王廷相非常重視“篤行實踐”的思想,認為“知”來源於“行”,“致知”的目的,全在於“明理而躬行之”,主張把“知”與“行”統一起來。他認為,只有在“實踐處用功,人事上體驗”,人們才能獲得真知。他以至越(浙江)為例論證說:“講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謂真知矣。徒講而不行,則遇事終有眩惑。如人知越在南,必親至越而後知越之故,江山、風土、道路、城域可以指掌而說,與不至越而想像以言越者,大不侔矣。”(《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七《與薛君采》)根據這一認識論原則,王廷相對當時的程朱學派和陸王學派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指出:“近世學者之弊有二:一則徒為泛然講說,一則務為虛靜以守其心,皆不於實踐處用功,人事上體驗。往往遇事之來,徒講說者,多失時措之宜,蓋事變無窮,講論不能盡故也;徒守心者,茫無作用之妙,蓋虛寂寡實,事機不能熟故也。”(同上)只有堅持“知行兼舉”的原則,才能造就出“輔佐以經世”的賢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得一事即知一事
  • 定義:明代王廷相關於知行學說的命題
  • 出處:《王氏家藏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