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積德

行善積德

行是行為,善是無私,行為的無私就是行善,積德是行善的必然結果,出自《周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善積德
  • 反義詞作惡多端
  • 意思:多做好事,從而積德
  • 有關:《周易坤文言》
概述,佛家釋義,

概述

與對方沒有關係,利於別人的行為與思想就是善!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出自《周易坤文言》。
《國語晉語六》:“夫德者,福之基也。”
“行善”:不做損人害人之事,成就別人做成好事,仁、義、禮、智、信而已。
“積德”:是行善的結果,“德”者得也。你會得到良好的生存環境,而且還能福被子孫後代。“積善”就是積德的意思。
“行善積德”是一種人文素質。
以上的“行善積德”是一種個人“修行”建議,它是一種“個人”行為“自律”文化傳統。
而在宣傳推廣的“公益”行動(為)本質上就是一種“行善積德”,只是它是社會有組織的行為,目的是進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質水平。

佛家釋義

行善積德就是通過各種對治方法將內心的污染消除,使自己內在美好品德得以顯現,內在的清淨功業得以開發.比如說人的貪慾就是污染,有污染就會產生弊病造成無盡的痛苦,用布施這個對治方法去消除,這樣我們清淨性德才能得以顯現,才能使人更加的快樂.具體的內容就要看自己哪方面的污染比較嚴重了。
大致上菩薩六度就是六種不同的方法:
1:布施能度慳貪
2:持戒能度毀犯
3:忍辱能度嗔恚
4:精進能度懈怠
5:禪定能度散亂
6:般若能度愚痴。
通過這六種方法的修學運用,能使人遠離生死苦惱的此岸,到達永恆安樂彼岸。
也就是講真正行善積德 ,不在乎外在形式, 關鍵是自己性德的提升, 這才是比較重要的。
或有建議關於那些乞丐,或有做法是:一般看見殘疾的特別可憐的會給,正常人理都不理,因為那些騙人的,你給他錢反而是害了他,讓他造無盡惡業。故而,積德行善也需要智慧,不可盲目而為,學會判斷,學會把握也是不可或缺的。
或有建議:可以捐錢給正規寺院放生印經文或是捐個大的慈善機構,這樣比較好.而且這樣的捐錢比較多些,給乞丐的不過就是幾塊錢而已。其實更多的行善方式,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創造,共同分享。
有云:一個笑容、一句吉言都是一種善的布施。亦有云:勸人為善,孝順長輩,尊敬他人,是一種行善的舉止;亦有云:改正過錯,浪子回頭,也是一種善的行為;甚至一個善的念頭都是善舉,因為它是行善的初衷。《十善業道經》講到: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由此而明,善的概念要經過不斷的思考,善是可以與時俱進的,人的言行舉止乃至思想都透露著一善一惡。
善是一種修為。行善積德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文明。行善積德,功德無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