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跡形態類型

血跡形態類型

血跡刑事案件偵破中最常見、最重要的生物性檢材。根據血跡形成的機制不同,從血跡形成的動力學角度,結合血跡的形態特點,閔建雄將血跡分成噴濺狀、拋甩狀、濺落狀、滴落狀、流注狀、擦拭狀、轉移狀、浸染狀、稀釋狀以及血泊10種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跡形態類型
  • 代表人物閔建雄
  • 具體類別:噴濺狀、拋甩狀、濺落狀、滴落狀、流注狀、擦拭狀、轉移狀、浸染狀、稀釋狀以及血泊10種類型
噴濺狀血跡,拋甩狀血跡,濺落狀血跡,碰濺血跡,滴濺血跡,回濺血跡,吹濺血跡,滴落狀血跡,流注狀血跡,擦拭狀血跡,轉移狀血跡,浸染狀血跡,稀釋狀血跡,血泊,

噴濺狀血跡

噴濺狀血跡是指人體動脈血管破裂,血液噴出所形成的血跡,其噴濺的動力是動脈的血壓驅使。在平面載體且血跡與載體呈近似直角時,典型的噴濺狀血跡形態為在一定面積內均勻分布的、圓點狀的血跡,其面積的大小與破裂的動脈管徑成正比,而與噴濺的距離成反比,即距離越近,面積越小。當出血量較大時,或者載體不能馬上吸收,非水平方向載體上的噴濺狀血跡常伴有沿重力方向行走的流注狀血跡。
血跡形態類型
噴濺狀血跡

拋甩狀血跡

拋甩狀血跡是指沾血的物體運動時,物體上的血液被甩出,並沿運動方向滴落在載體上留下的痕跡,其最常見的運動方式是呈弧形,如揮動沾血的器械、擺動出血的肢體等。典型的拋甩狀血跡的形態特點為血跡呈弧形線分布,其弧線的起點血跡多為圓形,之後逐漸變為橢圓形;弧線的長短與沾血量的大小、運動的幅度以及運動力量的大小成正比。拋甩狀血跡的形態還與拋甩出的血液與載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較近時,拋甩狀血跡可呈直線性,甚至呈片狀或者塊狀,有時很難與濺落狀血跡相鑑別。

濺落狀血跡

濺落狀血跡是指物體碰撞在表面有血液之處,或者表面沾血的物體與其他物體碰撞時以血源為中心向四周濺散後回落所形成的血跡,如物體打擊出血的創口、出血的肢體墜落與地面發生碰撞等。根據碰撞的方式以及形成的機理不同,可以將濺落狀血跡分成碰濺血跡、滴濺血跡、回濺血跡以及吹濺血跡四種小類型。

碰濺血跡

指固體物質碰撞血液引起的血跡,是濺落狀血跡中最常見的類型。碰濺血跡除了具有一般濺落狀血跡的特點外,還與碰擊的速度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說,碰擊速度越快,血跡越細小。

滴濺血跡

是指滴落的血液在載體面上濺開所形成的血跡,最常見的是在同一部位反覆滴落的血液濺開所形成的血跡。滴濺血跡具有明顯的從滴濺處向四周散落的方向性,其濺落的距離與反覆滴落持續的時間和血量成正比。

回濺血跡

是特指近距離槍擊人體(特別是頭部)所引起的,從射入口與彈頭運行的反方向濺出的血液所形成的血跡。當血液從射入口回濺出來後,可以直接沾附於所有距射入口一定範圍以內的物體上,最常見的是射擊者所持的槍枝、手以及衣著。

吹濺血跡

是指由於人體的呼吸運動或者咳嗽運動,將呼吸道或消化道內的血液吹出體外形成的血跡。吹濺血跡呈密集細小的點狀,形態上更接近於噴濺狀血跡,通常沒有明顯的方向性,在此類血跡中,有時會夾雜著較大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血凝塊。

滴落狀血跡

滴落狀血跡是指血液呈自由落體運動於載體上形成的血跡。血滴垂直或近似垂直接觸時,血跡呈圓形或類圓形;血滴與載體呈銳角接觸時,血跡呈橢圓形,角度越小,橢圓形血跡的長軸越大。一般在一定的高度,血液滴落在不光滑的載體上時,類圓形的滴落血跡周緣有“毛刺樣”的改變,那是血滴受重力影響與載體表面碰撞後近距濺散的結果。在靜止狀態下,類圓形血跡的毛刺樣改變呈圓周狀分布,而在運動狀態下,毛刺樣的改變多呈半圓形分布在與運動方向相同的一側。毛刺樣改變的明顯與否與運動速度、滴落高度和血量大小成正比,而與載體的光滑程度成反比。

流注狀血跡

流注狀血跡是指血液受重力的影響,沿物體表面向下運動所形成的血跡。實驗條件下,在傾斜而光滑的載體如玻璃上,典型的流注狀血跡形態呈條柱形或圓柱形,一般具有寬度上粗下細,顏色上淡下濃的特點;其長度和粗細與血量、載體的斜度和光滑程度成正比,而與載體的吸收性能成反比。但是,在實際案例中,由於受到人體、載體以及環境中相關物體的多種因素影響,如上形態非常典型的流注狀血跡極少見到。

擦拭狀血跡

擦拭狀血跡是指沾血的物體以塗抹、碰擦、觸摸、擦蹭等運動方式直接與載體接觸並遺留在載體上所形成的血跡。受沾血物體的形態、血量的大小、載體的形態以及接觸的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擦拭狀血跡的形態極不規則,比如沾血的頭髮擦拭多形成條索狀的血跡,沾血的手指擦拭多形成片狀(擦蹭時)、塊狀(觸摸時)、點狀(抓捏時)以及長條狀(拖拉時)的血跡。用手或者其他物體沾血後寫字或者作圖所形成的血跡,其形成方式仍屬於擦拭狀血跡的範疇,故我們將其作為一種較特殊的擦拭狀血跡。

轉移狀血跡

轉移狀血跡是指具有特殊形態的沾血物體以直接接觸的方式在載體上所留下的,能反映物體特殊形態的血跡。轉移狀血跡通常是指血手印(包括血指紋、血掌紋、血手套印等)和血足印(包括血足掌紋、血鞋印),但也可將有認定物體價值的特殊形態的血跡也視為轉移狀血跡,如沾血的毛衣在人體皮膚上所留下的毛衣花紋血跡,沾血的工具在紡織物上擦拭所留下的反映工具側面的血跡等。本質上,轉移狀血跡的形成機理與擦拭狀血跡相同,所以也可以將其視為擦拭狀血跡的一種特殊形式。

浸染狀血跡

浸染狀血跡是指血液在有吸附性的物體(如衣著、紙張、土壤等)上所形成的血跡。典型的浸染狀血跡是人體創口出血浸染相應部位的衣著被褥所形成的血跡。浸染狀血跡呈均勻擴散狀並有一定的面積。因但受出血量、體位、被浸染物質地以及吸收性能等因素的影響,浸染狀血跡通常沒有較固定的形態。

稀釋狀血跡

稀釋狀血跡是指血液被其他液體混合後形成的血跡。最常見的稀釋血液的液體是水,最常見的稀釋方式是用水或沾水的物體沖洗血跡。正常狀態下,血液在體外凝固或者乾燥後的顏色成暗紅色或紫紅色,所以,當血液被其他液體比較均勻地稀釋時,稀釋狀血跡一般色澤淡紅;當稀釋不太均勻時,通常由於血跡的厚度呈中間厚周邊薄的特點,故其中間顏色有時較周圍顏色稍深;當血跡凝固乾燥再被稀釋,常表現為僅僅是血跡周邊部分的顏色改變。

血泊

血泊是指具有一定體積的血液聚集所形成的血跡,也有人將其稱為堆積狀血跡。血泊尚無體積的明確的量化界定,血液聚集的方式通常為血液滴落或流注而成。血泊形成的時間與出血量、血液聚集方式以及載體的吸附性等因素直接相關。血泊通常為類圓餅形,具有較明顯的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當血量較大且未完全乾燥時,因重力和沉析的作用,可見到血泊中血清和有形成分分離所形成的中間暗紅、邊緣淡黃的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