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抗凝血酶

血漿抗凝血酶

抗凝血酶(AT)是血液主要抗凝物質之一,測定其抗原量和活性可診斷抗凝血酶缺乏症並進行分類,血漿抗凝血酶檢查常用於遺傳性或獲得性易栓症、高疑狀態疾病診斷;抗凝血酶測定是血栓形成性疾病重要的篩查試驗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漿抗凝血酶
  • 參考範圍:抗凝血酶290±30.2g/L
  • 臨床意義:是血栓形成性疾病重要的篩查試驗
檢查方法,參考範圍,臨床意義,

檢查方法

1.抗凝血酶活性檢測(產色底物法)
受檢血漿加過量凝血酶,血漿中抗凝血酶與凝血酶形成1:1複合物,剩餘的凝血酶與發色
底物S-2238顯色基團對硝基苯胺結合顯色,顯色深淺與剩餘的凝血酶呈正相關,而與AT-Ⅲ呈負相關。用比色法測定其加入發色底物試劑後吸光度的改變與校準血漿比較而測得其活性。
2.抗凝血酶抗原檢測(酶聯免疫吸附法)
將抗抗凝血酶抗體包被在固相板上,標本中的抗凝血酶與固相的抗抗凝血酶抗體相結合,再加入酶標的抗抗凝血酶抗體則形成抗體-抗原-酶標抗體的複合物.加入顯色基質後,根據發色的深淺多少來判斷標本中的AT含量。

參考範圍

1.抗凝血酶活性檢測
(108.5±5.3)%。
2.抗凝血酶
290±30.2g/L。

臨床意義

1.增高
抗凝血酶增高常見於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以及心臟瓣膜病伴心力衰竭和肝大,口服抗凝藥及套用黃體酮類藥物。
2.減低
抗凝血酶減低常見於肝臟疾病、血栓性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套用肝素治療等及先天性AT缺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