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性血尿

血尿伴蛋白尿一般指本詞條

腎小球性血尿俗稱腎性血尿,是指血尿來源於腎小球,臨床上表現為單純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見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IgA腎病、系膜增殖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症,腎囊腫,多囊腎,也可見於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腎小球性血尿
  • 別名:腎性血尿
  • 釋義:血尿來源於腎小球
  • 臨床表現:單純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
  • 常見疾病:原發性腎小球疾病
  • 示例:IgA腎病、系膜增殖性腎炎等
簡介,腎小球血尿常見病,臨床意義,

簡介

正常人的腎小球濾過膜有血管內皮細胞、基底膜及足突細胞層構成,只能通過直徑<100nm的物質,人體內正常紅細胞的直徑約8um,不能通過濾過膜,故正常人的尿中基本無紅細胞,當在各種致炎因素的作用下,如血循環中的免疫複合物沉積於濾過膜、腎小球原位抗原抗體複合物等,刺激機體產生炎症介質,造成濾過膜的損傷,通透性大大增加,血液中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濾過膜時,受到血管壓力和濾過膜的擠壓,扭曲變形,然後再經腎小球囊腔進入腎小管。腎小管和集合管各段進一步吸收和分泌,造成滲透壓高低不等,髓袢滲透壓可達1000-1200mmol/L;對進入腎小管腔的紅細胞進一步損傷。
腎性血尿的發病機理目前醫學界認為與免疫有關,即抗原抗體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區,破壞腎小球基底膜的濾過屏障,同時引起系膜細胞和系膜基質增生,引起腎性血尿。
正常人的尿液中沒有紅細胞或僅偶爾有個別紅細胞。如果尿液中進入血液,經離心沉澱後的尿液,顯微鏡下每高倍視野有2個以上的紅細胞,稱為血尿。血尿分腎性血尿與非腎性血尿。許多人認為血尿不必治療,我們認為,必須要消除導致腎性血尿的原因,因為腎小球基底膜長期病變也會導致腎小球硬化,從而引起腎臟的損害。因此,腎性血尿一定要早期治療。

腎小球血尿常見病

腎小球性血尿:見於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腎病綜合症及多囊腎的囊腫破裂。腎源性血尿時,多伴尿蛋白增多明顯,而紅細胞增多不明顯,還常伴有管型,如顆粒管型、紅細胞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等。

臨床意義

多形性紅細胞大於80%時,稱腎小球源性血尿,常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多形性紅細胞小於50%時,稱非腎小球源性血尿,見於腎結石、泌尿系腫瘤、腎盂腎炎、多囊腎、急性膀胱炎、腎結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