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塗片檢查

基本介紹

  • 名稱:血塗片檢查
  • 所屬分類:血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體內菌群的種類和比例正常,人體處於動態平衡健康狀態。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一、異常白細胞形態: (1) 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多見於嚴重感染及中毒,密切觀察白細胞數量及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對判斷感染的程度、病人抵抗能力和判斷預後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2) 中性粒細胞的其它異常變化:① 巨多分葉核中性粒細胞——多見於巨幼細胞貧血。② 棒狀小體——主要見於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③ 其它異常粒細胞 多是與遺傳有關的異常形態變化。 (3) 異型淋巴細胞,多見於嚴重的病毒感染、過敏及中毒。其中發熱、頜下及頸部多處淋巴結腫大、白細胞增加、異型淋巴細胞超過10%的病人,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可能性較大。部分兒童血中也可見到某一類型的異型淋巴細胞,但不超過3%,無臨床診斷價值。 (4) 塗抹細胞或籃狀細胞,見於淋巴細胞白血病。 二、血液系統疾病可影響到紅細胞的質量,特別是貧血病人,不僅其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降低,而且會有相應特異的紅細胞形態改變,表現在紅細胞大小、形狀、染色性質和內涵物的異常。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異型淋巴細胞,白血病,異常粒細胞,巨幼細胞貧血,淋巴細胞白血病,貧血等症狀者。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沒有。 檢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注意個人衛生。 檢查時要求:積極配合醫生。 (1) 玻片的清洗:新玻片常有游離鹼質,因此套用清洗液或10%鹽酸浸泡24小時,然後再徹底清洗。用過的玻片可放入適量肥皂水或合成洗滌劑的清水中煮沸20分鐘,再用熱水將肥皂和血膜洗去,用自來水反覆沖洗,必要時再置95%乙醇中浸泡1小時,然後擦乾或烤乾備用。使用玻片時只能手持玻片邊緣,切勿觸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潔,乾燥,中性、無油膩。 (2) 細胞染色對氫離子濃度十分敏感,在染色過程中玻片必須化學清潔,配製瑞氏染液必須用優質甲醇,稀釋染液必須用緩衝液,沖洗用水應近中性,否則各種細胞染色反應異常,致使細胞的識別困難,甚至造成錯誤。 (3) 一張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適宜,頭體尾分明,分布均勻,邊緣整齊,兩側留有空隙。血片制好後最好立即固定染色,以免細胞溶解和發生退行性變。 (4) 血膜未乾透,細胞尚未牢固附在玻片上,在染色過程中容易脫落,因此血膜必需充分乾燥。 (5) 染色時間與染液濃度,室溫高低,細胞多少有關。染液越淡,室溫越低,細胞越多,所需染色時間越長或應適當增加染液量。因此染色時間應視具體情況而定.特別是更換新染料時必須經試染,摸索最佳染色條件。 (6) 染液不可過少,以防蒸發乾燥染料沉著於血片上難沖洗乾淨。 (7) 沖洗時套用流水將染液衝去,不能先倒掉染液,以免染料沉著於血片上。 (8) 染色過深可用甲醇或酒精適當脫色,最好不復染,必須復染時,可將染液先稀釋好再復染。 (9) 染色時應注意保護血膜尾部細胞,不能劃掉。因為體積較大細胞常在此處出現。

檢查過程

血塗片的製作及血細胞觀察: (1) 取末捎血一滴置於玻片的一端,左手持載玻片,右手以邊緣平滑的推片的一端從血滴前方後移接觸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開。然後便推片與載片夾角保持30-45度平穩地向前移動,載片上保留下一薄層血膜。 (2) 血塗片製成後可手持玻片在空氣中揮動,使血膜迅速乾燥,以免血細胞皺縮。 (3) 用蠟筆在血膜兩側劃線,以防染液溢出,然後將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2-3滴,使覆蓋整個血膜,固定0.5-1.0分鐘。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鮮蒸餾水,與染料混勻染色5-10分鐘。 (4) 用清水衝去染液,待自然乾燥後或用吸水紙吸乾,即可置血塗片於顯微鏡下進行鏡檢。 (5) 白細胞分類計數。

相關疾病

淋巴絲蟲病,巴貝蟲病,充血性脾腫大,羊水栓塞,小兒溶血性貧血,腦型瘧疾,糖原貯積病Ⅱ型,四肢淋巴水腫,巴爾通體病,新生兒敗血症

相關症狀

貧血貌,重度貧血,急性貧血,慢性貧血,貧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