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子洞乃是四川省遂寧市聯盟鄉一個叫“安國寺”的村子後山頂上的一個天然洞穴。洞高約2.5米,寬約3米,深約6米,洞低平坦,四面是石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蠻子洞
- 高:約2.5米
- 寬:約3米
- 深:約6米
歷史由來,重慶蠻子洞,三大版本,穴居,崖墓,哨所,蠻子洞分布,
歷史由來
這個洞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個怪物,人們叫它“蠻子”,每到晚上,蠻子便會到村子裡去找東西吃。村裡的小孩子都特別怕它,所以一到晚上就都乖乖地睡下,不敢調皮。但蠻子從來不會傷害人們。大人們有時候還會專門把食物放在門口給蠻子吃。因此,這個洞也就叫“蠻子洞”了。
重慶蠻子洞
蠻子洞的主人到底是何許人?關於其來歷流傳有三個版本:一說是古人躲避蠻子的避難所,另一說是古時候的崖葬群,還有人說是巴之古灘城的哨所。
“這個洞是單人床,洞主應該是單身漢”、“這個明顯的是雙人床,主人家肯定是對夫婦”、“這個洞內的布局複雜、精緻,肯定是有錢人家”……在江北區唐家沱朝陽河油庫一帶,隱藏著20多個蠻子洞,洞內布局和造型不一,各種猜測版本遂紛至沓來。
洞內有床有灶可入住
既有單人房又有多人床
當房奴們為一房苦苦掙扎時,最近卻有人卻找到了一群天然的“蝸居”——江北區唐家沱朝陽河油庫一帶的“蠻子洞”。洞內有房有床有灶,自帶衣物、鋪蓋就可入住。
近日,在太平沖村獅子屋基社老社長鬍榜元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該社的12個蠻子洞。其中8個蠻子洞,均勻分布在該社大石樑中段、一道近20米長的石岩上。
這8個蠻子洞,大小不一,洞內構造簡單。最小的洞門為正方形,洞門面積約為1平方米,洞內約3平方米大小,最大的洞有20平方米左右。
距這8個蠻子洞100米開外的地方,有4個蠻子洞,均位於完整的石岩上,其中一個已被村民的廁所占據。剩下的3個蠻子洞,構造相對複雜,我們姑且按順序分為1號、2號和3號。
除了獅子屋基社的12個蠻子洞外,緊鄰該社的安家灣——位於朝陽河東端、約54米長的石岩,原有10個蠻子洞,修五桂路時毀掉2個,現存8個。
每一個“蠻子洞”,都是在完整的石壁上由人工開鑿出來的,形狀規格大體一致,稍大一點的洞,都設有石床、石灶等,內壁表面均為點鑿,較為精緻。
細描蠻子洞
既有單人房又有多人床
稍微大點的蠻子洞,能否滿足居住條件?我們姑且對1號、2號和3號蠻子洞細描一下。
1號洞,洞口呈方形,裡面乾燥平整,有六七平方米左右的空間。左右邊石階上各鑿有一張石床,長約2米,寬約0.8米。左邊床沿處,還有一細長條形石槽,可以當儲水池,亦可以當書架。“這兩個床都是單人床,可能是兩個單身漢住的。”胡榜元認為,這個蠻子洞的主人極可能是兄弟倆。
2號洞,洞口呈不規則多邊形。內部構造乍一看,有點像如今房屋的複式結構。左邊高於地面50厘米的是張石床,床沿和洞口齊平。床長約2米,寬約1.5米,高約1米。“顯然,這是張雙人床,主人家肯定是對夫妻。”老胡解釋一番。
3號洞,也是獅子屋基社面積最大、最豪華、保存最完好的蠻子洞。走近一看,就知道主人非平民百姓,肯定是當時的大戶人家。單看那門框,框套框有三層,夠氣派!進洞一看,不僅內部寬敞,有近20個平方的面積,單那洞內的設定,床、櫃、灶台,還有條水槽,夠繁複!
左邊的床體積2.2米長,1.2米寬,右邊的床長達2.2米,寬為1.8米。按照這床的布局來看,至少應該是三口之家,“左邊住小孩,右邊住大人”。洞內除了進門處右邊鑿有石櫃外,左邊緊鄰門口還有個灶台,灶沿還刻有菱形花紋。
三大版本
蠻子洞的主人到底是何許人?洞到底是作何用途,為何而建?關於其來歷,主要有以下三個版本:
穴居
獅子屋基社的村民、78歲的陳君芳婆婆說,聽老人們的祖輩們說,蠻子洞是為了躲避蠻子用的。她不知道蠻子為何物,只知道是種很兇殘的東西。
“那些蠻子很兇狠,跟我們這些長得不一樣,穿著也不一樣,看到人就殺。”陳婆婆轉述祖輩們流傳下的說法,當時的蠻子沒有槍,只有刀,目光是直視的,看不到平面外的物體。於是,老百姓們為躲避這些“殺人狂”,便紛紛在陡峭的石壁上鑿室而居。
也有說法,是指蠻子洞是被稱為“蠻子”的少數民族人居住地。這些蠻子腿腳長且靈活,可以攀岩走壁,遂將房屋築在乾燥、兼堅固的石岩上。
“可能戰亂時期,老百姓的臨時避亂所。”不少村民認為蠻子洞是明清戰亂期,村民們特意在村莊附近的石壁上開鑿的比較隱蔽的石洞,便於土匪進村時臨時避難。不論這個說法是否可信,但數百年來每次遇到災難,蠻子洞都被村民當做避難所。在胡榜元的記憶里,就有“大轟炸”期間很多村民進去躲難。
崖墓
“應該是墓葬之地,古時候的崖葬群吧。”不少村民信奉這個說法。80多歲的王啟民老人說,古時候在巴渝一帶,人們流行崖葬,屍體可以保存很久。
關於這個說法,胡榜元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到時可以佐證。老胡說,上世紀災荒年年,他為了儲藏紅苕種,遂掘開了附近一個封閉的蠻子洞,當時發現了一具去世很久的屍體。但屍體身上的殘存皮膚沒有腐爛,有光澤有彈性。
王啟民老人認為,蠻子洞內的石床,應該是擱置陪葬品的平台,而洞中心則放置棺木。同時,老人家也聽說四川一帶發掘了不少被證實了的“崖墓群”,其構造跟蠻子洞相似,“川渝風俗都差不多,這些蠻子洞有可能就是崖墓”。
哨所
考察並編寫江北地方志叢書《人文歷史三千年——重慶江北區境考》的專家李清忠介紹,蠻子洞的來歷是個千古之謎。很多前往考察過的專家學者們,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穴居,也有人說崖墓等,沒有定論。
李清忠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蠻子洞是巴之古灘城的哨所。根據史料記載,川江沿江地帶是古代巴人沿江遷徙的主要活動地帶,亦有巴人入川鑿洞而居的記載:“銅鑼峽以遠有巴子古灘城”。如果說蠻子洞群一帶,屬於千年前巴人的古灘城,那么蠻子洞因地勢寬闊、居高臨下,應該就是其哨所,有護衛和哨卡之用途。
蠻子洞分布
李清忠的《人文歷史三千年——重慶江北區境考》一書,對江北區境內的蠻子洞地圖進行了記載:
青草壩
有三處4洞。其一洞有石床、石灶等;其二,一洞在距離地面2米的岩壁上,有三層門楣,頂呈四方椎體,正方形洞口;其三,有2洞在距離地面7米的岩壁上,分左右室,兩側均有耳室,後面及兩側有壁龕。
朝陽河大石樑
大石樑全長600多米,臨江面有蠻子洞古蹟31個,分布在寸灘街道白樹灣、原唐家沱街道獅子屋基和安家灣三個社。
郭家沱
有蠻子洞10個,分布在沿江的石崖上,均設在視野開闊之處,洞口與地面齊平。
五寶鎮
現有蠻子洞2個,一處位於五寶鎮乾壩村八社樅樹堡頂石崖半壁上,另一處位於新三村一社藍家河碥石壁上,距長江江岸線100米左右。
另外,茅溪雞公山、三洞橋長江三村等處皆有類似洞穴。
□記者 張水紅 畢克勤 攝影報導
成都市新都區木蘭鎮木蘭寺後山 上也有蠻子洞 每年2月2 廟會 都有人進洞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