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婦(張俞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蠶婦》是北宋詩人張俞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是通過以養蠶為業的農婦入城裡賣絲的所見所感,揭示了怵目驚心的社會現實“剝削者不勞而獲,勞動者無衣無食”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的不滿。全詩構思奇巧,言簡意賅,含意深刻,發人深省;語言明白如話,明快流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蠶婦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張俞
  • 作品出處:《全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蠶婦1
昨日入城市2,歸來淚滿巾3
遍身羅綺者4,不是養蠶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蠶婦:養蠶的婦女。蠶,一種昆蟲,吐出的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主要用來紡織綢緞。
2.市:做買賣或買賣貨物地方。這裡是指賣出蠶絲。
3.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來擦抹的小塊布。
4.遍身:全身上下。羅綺(qǐ)者:指身穿綺羅的人。羅綺,純絲織品,有花紋,此指絲綢做的衣服。羅,素淡顏色或者質地較稀的絲織品。綺,有花紋或者圖案的絲織品。

白話譯文

昨天進城賣蠶絲,回來的時候眼淚沾濕了汗巾。
那些身上穿著綾羅綢緞的人,都不是養蠶的人。

創作背景

宋代初期,其社會形勢比起晚唐、五代百餘年來的混亂局面,表面上安定得多,廣大人民辛勤勞動,努力生產,使經濟得到迅速恢復與發展。但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其統治,便大量剝削,以其所得的物質財富來寵養前朝的降王、降臣和龐大的官僚地主集團。張俞屢試不第,深明民間疾苦,此詩即是詩人目睹了勞動者的辛勞後,為揭露這種剝削壓迫現象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養蠶女進城後的所見所感。詩中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平凡和悲苦,並對不平等的社會發出了憤怒的控訴。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蠶婦》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蠶婦》
詩的前兩句寫蠶婦進城賣絲引起的傷感。通過蠶婦“入城市”、“淚滿巾”的描寫,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和階級對立。“淚滿巾”可以看出蠶婦感情刺激之深,尤其一個“滿”字,表現了淚水之多,傷感之重。至於蠶婦為什麼入城,是去賣蠶繭或賣自己繅的絲還是做其他事,這前兩句給人留下了一個懸念,引人深思。
而後兩句則是對前兩句的解釋,“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那些“遍身羅綺者”,穿著十分華麗的絲綢衣服,卻並非自己養蠶做成。一句“不是養蠶人”,十分尖銳地揭示出封建剝削制度不合理的現實,不勞而獲者掠奪了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那滿巾淚水正是對封建社會的強烈控訴。
此詩用樸素的語言無聲地揭示了社會的極端不公。通過一個養蠶婦女之口,深刻控訴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殘酷現實,揭示出封建社會極為嚴重的階級對立。詩中不著一字議論,卻無聲地控訴了以養蠶為生、深居僻鄉的勞動婦女這一形象。那位蠶婦的神態、見聞、感受都寫得繪聲繪色、有血有肉,就以這么一個生活細節,來深刻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構思巧妙,顯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全詩語言明白如話,含意深刻,發人深省。詩中淳樸通俗的語言,明快流暢的韻律、為廣大人民所喜愛,成為流傳很廣的詩作。

名家點評

清代文人馬位《秋窗隨筆》:此等詩讀之令人知衣食艱難,有關風化,得《三百篇》遺意馬。
中國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詩人霍松林《歷代好詩詮評》:北宋張俞的《蠶婦》詩“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寫得更深婉。

作者簡介

張俞(生卒年不詳),一作張愈,字少愚,益州郫(今四川郫縣)人。屢試不第。因推薦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卻願以官讓其父而自隱於家。文彥博知成都府時,為他在青城山白雲溪築室居住,因自號白雲先生。其詩簡括雄俊,鋒利明快。著有《白雲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