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中。具有外逐穢惡風濕之氣、內除臟腑氣血之濁;清醒腦、寬胸腹、助精神之功效。主治山嵐瘴氣,瘟疫時邪,煤熏斃命,炭氣傷人。臨床上用於治療破傷風,發疼抽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蠲穢散
- 藥品類型:中醫方劑
- 出處:《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中
- 主治:山嵐瘴氣,瘟疫時邪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
組成
蒼朮八錢(24g),白芷、細辛、菖蒲、桔梗、川芎、薄荷三錢(9g),降香、藿香、青木香、佛手五錢(15g),真檀香(另研末)四兩(120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每次用1份,加檀香末3g,和勻,以備內服;其餘4份,合檀香末117g,和勻,置於香爐內燃燒,煙透入鼻有效。倘遇煤熏之人,先以紅靈丹等藥取嚏,內用白開水沖服此散6〜9g,即可回生。
2、古代用法:上為粗末。分為五份,以五分之一加檀香末一錢和勻,以備內服,其餘五分之四藥末,合檀香末三兩九錢,和勻燃燒。每天不拘時候,將此散一撮置於香爐內燃著,煙透入鼻,自有效驗。倘遇煤熏之人,先以紅靈丹等取嚏,內用白開水沖服此散三錢,即可回生。
功用
外逐穢惡風濕之氣、內除臟腑氣血之濁;清醒腦、寬胸腹、助精神。
主治
山嵐瘴氣,瘟疫時邪,煤熏斃命,炭氣傷人。
方義
方中藿香、薄荷、解表理氣,辟穢化濁,輔以白芷、細辛解表達邪,兼理濕滯;降香、菖蒲、木香、檀香、佛手行氣解郁,散寒化濁,開竅醒神;佐以蒼朮辛溫苦燥,祛寒燥濕;桔梗化痰利咽;川芎活血行氣。諸藥合用,共奏辟穢化濁,開竅醒神,發汗解表之功。
運用
臨床常用於治療破傷風,發疼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