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痛飲

蠲痛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丹台玉案》卷三。主治牙齒疼痛,浮動出血。

基本介紹

  • 名稱:蠲痛飲
  • 出處:《丹台玉案》卷三
  • 組成:甘菊、大黃、石膏、竹茹、防風
  • 主治:牙齒疼痛,浮動出血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甘菊二錢,大黃、石膏(煅)各三錢,竹茹、防風各一錢。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主治

牙齒疼痛,浮動出血。

附方

名稱:虎杖蠲痛飲
組成:虎杖50g,萆薢30g,忍冬藤20g,連翹15g,生苡仁30g,蒼朮20g,牛膝15g,黃柏10g,丹參15g,紅花10g,當歸20g,白芍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局部敷藥方法:取虎杖100g、大黃50g、黃連50g、蒲公英50g、黃柏50g、重樓50g、生南星50g、生半夏50g、冰片20g,將上藥共碾成細末,過篩後用凡士林調勻成膏,裝瓶備用。治療時根據患處腫痛部位大小,將上述藥膏敷於患處,外蓋紗布,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
主治:紅斑性肢痛症,好發於足部,局部皮膚潮紅、灼痛、腫脹,皮損外溫度比建康皮膚高約2~4℃以上,多由夜間發作,常持續數小時或數月余不愈者
出處:《中醫藥信息報第4版》1995,5:7
功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名稱:蠲痛飲
組成:鉤藤18g,枸杞子18g,菊花15g,生地黃20g,白芍20g,當歸15g,炙甘草10g,代赭石、石決明各30g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10~15天為1個療程
主治:經期頭痛。症見頭痛,多發生在月經前、中、後期,以顳部、眉棱骨部疼痛或全頭痛,呈脹痛、刺痛、跳痛,月經色紅質稠量偏多,舌質偏紅、少苔,脈弦細。證屬肝腎失調,肝陽偏亢
出處:周易明,蠲痛飲治療經行頭痛53例療效觀察,《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99,21(4):251
功用:滋水涵木、平肝降逆
名稱:蠲痛飲
組成:荔枝核(燒存性)15克,香附子末30克
用法:共為細面。每服6克,鹽酒送服,一日2次
主治:婦女經期或經前小腹疼痛,月經淋漓不斷,血色紫黑夾塊,胸脅作脹,或舌紫暗,脈沉弦或沉澀等症
出處:《婦人良方》
功用:理氣活血止痛
名稱:清中蠲痛飲
組成:黃連3克,黑山梔、蒲公英、香附、川楝子、蘇梗、法半夏各10克,橘皮6克
用法:7劑藥後,痞、熱感大減,唯仍嘈雜、口苦。藥症合拍,前方去香附,加吳萸1克,玫瑰花5克。再服7劑,諸症消失
主治:氣滯熱郁化火,胃失通降
出處:周仲瑛《周仲瑛臨床經驗輯要》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年01月第1版,第80頁
功用:清中泄熱,行氣散郁
名稱:七味蠲痛飲
組成:大黃30g,芍藥60g,天仙子、五靈脂各15g,延胡索、金鈴子、甘草各20g
用法:先將金鈴子炮製後,與諸藥水煎,大黃後下,煎取250~500ml灌腸,保留30分鐘以上。再取200%濃縮藥液10ml,頻頻滴鼻
主治:急性胃炎
出處:任明《四川中醫》1988·6(9)·19
功用:活血,通腑,止痛
名稱:瀉火蠲痛飲
組成:生石膏30g,僵蠶10g,全蠍6g,地龍10g,薄荷6g,血竭2g(沖服),絲瓜絡10g
主治:一側面頰、口鼻、牙齦、牙齒或連及頭額、眼內劇痛、灼痛,驟發驟止,或抽搐口喎,面色潮紅,目赤流淚;舌質紅,脈弦大
出處:胡居正編著,《中西醫結合內科臨證便覽》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9月,第176頁
功用:瀉火鎮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