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縣戳腳

蠡縣戳腳

蠡縣戳腳,河北保定蠡縣傳統技藝,已列入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蠡縣戳腳
  • 外文名:Lixian County poke feet 
  • 文化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錄名稱: 蠡縣戳腳
編號: 5—6—12
名錄類別: 雜技與競技
申報地區: 保定蠡縣

名錄簡介

蠡縣地處河北省腹地,保定市南50公里。交通、通訊便利,電力設施完備。蠡縣是河北省著名的“武術之鄉”, 是“戳腳”的發源地。 自嘉慶年間傳入了蠡縣,其分布在趙鍛莊、南沙口、北沙口、朱佐等20餘個村。戳腳全名“九番御步鴛鴦勾掛連環懸空戳腳”,又名九番鴛鴦腳、九枝子、趟子腿,是中國古老拳種之一。
自宋代中國傳統武術分門立戶為四大名門:赤,伯,蠢,溫。戳腳拳屬溫家流派,稱枝子門,是十大拳種之一,屬少林宗法。《水滸傳》中武松醉打蔣鬥神的情節就使用了戳腳中的玉環步鴛鴦腳;“花和尚單打二龍山”魯智深以腳“點翻”鄧龍的情節,“點”是戳腳腿法中較獨特的用語,可見,戳腳的歷史可以溯源到元末明初。由光緒年間在豫、魯、冀三省交界地區爆發的天理教農民起義領袖之一馮克善創立形成,有近200年的傳承歷史。馮克善在楊景、唐有義的協助下,經過長期的授拳實踐,在原來八趟金剛架、八趟金剛錘、六合根等初級套路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完善,最後創編成被後人譽為“北腿之傑”的戳腳。1820年,段老緒將馮克善等三人介紹給蠡縣趙鍛莊劉觀瀾之父,劉觀瀾之父為教子學藝,將馮克善等三人收留於家中,專事教習武術約十餘年。馮、唐、楊將武藝盡授於劉觀瀾(號老觀)、劉攀貴(號老攀)、劉桂馨(號老俊、俊傑)兄弟三人,學藝者還有蠡縣魏昌義、魏老方、高擎天等人,其中馮克善傳戳腳,楊景傳太極十三形,唐有義傳地形拳。這時,戳腳已趨於完善,以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為基本套路,其中還包括金剛架、金剛錘、六合根等初級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礎上組合成的甲子錘、三攔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此外,還有較為全面的各種武術器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拳系。
戳腳是一種拳腳並重,腿法突出,內容豐富,技擊性強,攻防結合嚴密的傳統拳術。它最突出的特點是拳腳並重,突出用腳,以其豐富多變的腿法見長。文趟子:玉環步、連環拳、連環腿等套路架式較小,動作嚴緊,風格靈活多變,勁法為寓剛於柔,柔而後剛,攻防方法比較含蓄。武趟子分為一至九趟,它的特點是架式較大,動作舒展,風格為硬攻直進,烈打猛衝,勁法為剛里含柔,攻防方法明顯。
這個門派人們稱為“戳腳門”。後經五代人的傳承,歷時近200年,“戳腳”拳術深深紮根蠡縣。為搶救傳統武術,1980年“戳腳”第四代傳人劉景山、劉景才等拳師,獻技、獻藝、獻資料,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由原縣體委主任劉振民、糧食局幹部張俊波執筆,完成了《戳腳》書稿。1983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系統地記述和介紹了這一優秀拳種的源流和技藝,使這一民族文化遺產得以搶救和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