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廟,原名祠山廟,坐落在武進、金壇、宜興三地交界處的湟里鎮西南1公里的蒲村。占地近30畝,建築面積214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蠟燭廟
- 建立時間:吳赤烏年間
- 原名:祠山廟
- 建築面積:2140平方米
祠山廟結構,經歷,
祠山廟結構
祠山廟始建於吳赤烏年間(238~251)。據傳,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反元,被元兵追逼到此避難。朱元璋登基後,重建兩進3間兩走廊一天井的廟宇,第一進為壁畫,有大幅廟神出行圖;第二進為大殿,塑泥彩神像3尊,各高3.4米,神像前設大供桌,桌旁分列石燭台(各高1.66米),殿兩側,左中為社稷神(俗稱田公田婆),右中為蠶神(俗稱蠶娘娘)。天井中設鐵香爐一座,高與屋檐齊。廟東建有龍亭庵,內有三世佛,是供奉詔書的地方。廟前有磚木結構戲台一座,民國20年(1931)建,有廟田50畝。
又傳,一人從西湖方向挑一副1.66米高淨瓶式的石蠟燭台,送至祠山廟。從此,每年始燒蠟燭,舉行燈會,後人更名為蠟燭廟。
經歷
民國28年(1939)秋,廟毀於戰火。民國31年(1942)春,湟里鎮士紳商民籌資照原貌塑像,重建蠟燭廟。民國36年(1947)秋佛像開光,並演社戲。蠟燭廟神像毀於20世紀50年代末,廟舍於1975年拆除,改建蒲村國小。2000年經批准恢復開放後,在原有廟基上建大雄寶殿和二層樓房。2001年,建大明王殿和15間二層廂樓。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殿內供桌長4.8米,高1.5米,寬0.8米,純花梨木。
寺務由廓誠法師主持,常住僧人4名。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