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蜇傷

蠍蟄傷,中醫病名。是指被蠍子尾部螫傷,毒液注入人體所致。局部疼痛,甚或伴寒熱、嘔惡、抽搐等全身症狀的中毒性疾病。該蟲在中國分布較廣,以陝西、甘肅、寧夏較多。穴居,喜棲於岩隙與牆縫中,雨天常潛出,藏於靴、鞋、衣服內,夜出活動。與西醫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時治療和處理,病情較輕者,一般預後良好。但部分嚴重患者可導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臟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蠍蟄傷
  • 發病部位:暴露部位
  • 相關西醫疾病:蠍蟄傷
  • 主要病因:熱毒蘊結
  • 多發群體:所有人群
  • 疾病分類:外科—中毒性疾病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機,診查依據,辯證論治,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是指被蠍子尾部螫傷,毒液注入人體所致。局部疼痛,甚或伴寒熱、嘔惡、抽搐等全身症狀的中毒性疾病。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特點,與西醫病名蠍蟄傷基本相同。

病機

人體皮膚被蠍叮咬,接觸其毒液,邪毒侵入肌膚,與氣血相搏所致。

診查依據

1.發病常在夜間,多為手足暴露部。
2.皮損為被螫傷部位大片紅腫,瘀斑或水皰,常引起臖核腫痛和紅絲走竄。
3.自覺劇烈疼痛、灼熱,嚴重者出現寒戰高熱,噁心嘔吐,頭痛,心悸,抽搐,譫語等中毒症狀,甚至死亡。

辯證論治

治療原則

若局部紅腫疼痛嚴重者,清熱解毒,宜用五味消毒飲加減;出現眩暈,渾身麻木,抽搐者,清熱解毒、祛風鎮痙,宜葛根湯加減;伴有噁心嘔者,加用玉樞丹;若神志不清、譫語者,涼血清熱、解毒開竅,宜犀角地黃湯加減。

證治分類

熱毒蘊結證
主證:皮膚成片紅腫、水皰、瘀斑;發熱,胸悶,尿黃;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
代表方: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藥: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其他療法

1.儘快在被螫傷部位的近心端縛扎,吸出毒液,擴大創口,用1:5000高錳酸鉀液或肥皂水沖洗瘡口。
2.明礬、米醋,或雄黃、枯礬等,涼開水調,敷患處。
3.大蝸牛、馬齒莧、大青葉等,搗爛,外敷。
4.內服季德勝蛇藥、南通蛇藥片、解毒消炎丸、安宮牛黃丸、通竅散等。

轉歸預後

本病若及時治療和處理,病情較輕者,一般預後良好。但部分嚴重患者可導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臟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預防調護

1.搞好環境衛生,清除周圍雜草。
2.野外工作時,應掌握蜈蚣的生活習性,應注意防範。

文獻摘要

《諸病源候論.雜毒病諸候.蠍螫候》曰:“此蟲五月、六月毒最盛,雲有八節、九節者彌甚。螫人毒勢流行,多至牽引四肢皆痛,過一周時始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