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翅目環裂亞目(Cyclorrhapha)的昆蟲通稱作蠅類,包括幾十個科 。與衛生有關的住區蠅類,隸屬於廁蠅科、蠅科、麗蠅科和麻蠅科。根據它們的 生態習性,可分為真住區蠅類和半住區蠅類等,其中真住區蠅類是城鎮中蠅類防治的重點對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蠅類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全世界
生活史
1.2 幼蟲 有3個齡期,1齡幼蟲體長約1-3mm,無前氣門,後氣門僅一裂;蛻皮之後變為2齡,2齡幼蟲體長約3-5mm,有前氣門,後氣門二裂;再蛻一次皮變為3齡,3齡幼蟲長約5-13mm,有前氣門,後氣門3裂。幼蟲的體色自1齡至3齡,逐漸由透明變為乳黃色,直至成熟。幼蟲自卵內孵出至化蛹所需時間為幼蟲期。幼蟲期為蠅類的生長時期,同一種成蠅個體的大小取決於幼蟲期生長發育的好壞,營養不良的幼蟲發育結果必然是小型的成蟲。家蠅幼蟲是多食性的,許多發酵的和腐敗的有機物,都可作為它的食物。微生物是幼蟲營養必需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重要來源。幼蟲期所需時間的長短,視營養、溫度、濕度而定,最低發育溫度約為7-8℃,最高發育溫度43℃;最適宜的發育溫度為35℃,此時幼蟲期僅需3- 3.5天;適宜的發育溫度依不同地區可能略有差別。幼蟲也需要高濕,1齡 幼蟲要求的相對濕度可達97%以上,隨著齡期的增長而要求的相對濕度降低,但高 溫加上高濕則可以加速幼蟲的死亡,原因可能由於幼蟲體內水分蒸發困難,不能 降低體溫以致過熱而死。3齡幼蟲發育成熟後即停止進食,進入前蛹期,此時它喜歡在較低的溫度(<15-20℃)和低濕的地方,對氨和鮮糞已經沒有趨向反應,而常常離開孳生場所鑽到附近疏鬆的泥土或其它基質中去化蛹,亦有鑽入牆根水 泥地面縫隙中化蛹者。
1.3 蛹 蛹呈桶狀,為圍蛹,蛹殼為第3齡幼蟲皮收縮而成,因此它差不多完全保存有3齡幼蟲的外部形態特徵,但由於硬化皺縮的原因,有些特徵也已不明顯,而位於第一二腹節間的一對蛹氣門則是蛹所特有的。蛹殼的顏色,按化蛹時間的長短由淡變深,最後成為栗褐色。此時,蛹殼內變態仍在繼續進行,當變 態結束,成蠅的雛形已經形成時,便開始羽化。羽化時由成蠅頭部的額囊交替著膨脹和收縮,將蛹殼頭端擠開,成蠅爬出,並用同樣的方法打開一條通道穿過疏鬆的砂土和其它基質來到地表面。化蛹至羽化(即蛹期)所需時間的長短與溫度、濕度有密切關係,家蠅蛹期時間與幼蟲期相仿,在35-40℃和相對濕度90%時,蛹期最短,需3-4天。蛹比幼蟲能忍受較低的濕度,但相對濕度低於75%時,有的蛹要乾死,低於40%則很少存活。致死溫度與幼蟲相同,約45℃;低於12℃時,則停止發育。 在恆溫(28??℃)和豐富的營養(麥麩、奶粉、酵母粉)條件下,家蠅的生活史 周環,即卵至成蠅產卵約需兩周。在自然界,由於溫度變化的影響,不同季節所需的時間差別很大。自然界家蠅種群發育過程中除受溫度影響外,還受光照、風、降水量、孳生條件、營養等諸因素的影響。 不同蠅種生活史各期所需時間也有差別,除廁蠅外,一般均在2周左右。
成蠅習性
成蠅的身體可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部呈半球形,最突出的部分是1對大的複眼,包含大約4000個小眼面,已證明和家蠅靈敏的 視覺有關。嗅覺感受器則存在於觸角上,和其他種類如麗蠅、綠蠅、麻蠅比較起 來,家蠅的嗅覺不怎么發達。家蠅的口器是舔吸式的,前端有很大的口盤,能很 方便地吸吮漿液等。胸部灰褐色,背面有4條黑色縱條,胸部著生有1對翅和3對足 ,可以說胸部的主要作用是運動中心。蠅類很特殊的味覺器官是在它的足部跗節 上,這方便它在各處爬行時,發現食物。跗節的末端是1對爪和1對爪墊,依靠爪 它能抓著粗糙的表面,而爪墊的腹面由數不清的密毛所覆蓋,並能分泌一種粘性 物質,家蠅依靠它,可以在光滑的表面(如玻璃、瓷磚)上行走,甚至具有垂直 行走和倒立行走的能力。腹部亦為灰褐色,暗色條紋不如胸部清晰。雌蠅腹部的 末端是長而細的產卵管,為第六至第十體節演化而成,節與節之間有節間膜,當 它伸展時,等於腹部的長度,收縮時,一節套入一節,外觀僅可看見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