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長沙懷古》是元代盧摯創作的一首散曲。
這首曲子以作者自己失落開篇,繼之以“尋詩”、“尋春”的消解,最後聯想到古代與自己同樣遭遇的文人,並引以為同調,抒寫了自己滿腹的惆悵和落寞。
這首散曲雖名為懷古,實為傷今。它把作者自己的身世感興同對古人古事的追思憑弔巧妙地結合起來,既表達了對古人的深情仰慕,又抒發了自身被外放的失意之情,格調深沉悲涼,具有強烈的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蟾宮曲·長沙懷古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盧摯
- 作品出處:《全元曲》
- 宮調:雙調
- 曲牌名:蟾宮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蟾宮曲1·長沙2懷古
朝瀛洲3暮艤4湖濱5,向衡麓6尋詩,湘水7尋春。澤國8紉蘭9,汀洲10搴若11,誰為招魂12?空目斷蒼梧13暮雲,黯黃陵14寶瑟15凝塵16。世態紛紛,千古長沙,幾度17詞臣1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蟾宮曲:曲牌名,又名折桂令。
- 長沙:古代又稱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
- 瀛洲:本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網羅人オ,成立文學館。入選者極受人羨慕,稱內“登瀛洲”,被視為登臨仙境一樣榮幸。元代的集賢院,類似唐文學館,這裡暗喻自己有集賢院頭銜。
- 艤(yǐ):使船靠岸。
- 湖濱:這裡指長沙,因長沙地處洞庭湖邊。
- 衡麓(lù):衡山山麓,即嶽麓山,在長沙郊外。
- 湘水:即湘江,經長沙注入洞庭湖。
- 澤國:指湖南水鄉。
- 紉蘭:佩戴著蘭花。紉,連綴起來。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
- 汀洲:水邊沙地。
- 搴(qiān)若:釆摘杜若。搴,採摘。若,杜若,一種香草。這句由屈原《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化出,意思是釆一枝香草送給遠方的朋友。
- 招魂:屈原曾於湘江寫下《招魂》篇,為昏君楚懷王招魂。另一解宋玉為屈原作《招魂》。這裡借屈原遭流放暗喻自己。
- 蒼梧: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寧遠縣,相傳為舜所葬處。
- 黃陵:黃陵山,又名湘山,在今湖南湘潭縣北。相傳山上有舜二妃的墓祠。
- 寶瑟:有二十五弦的撥樂器。舜時只有五弦和二十三弦。舜善撥瑟,且教二妃撥瑟。
- 凝塵:積滿灰塵。
- 幾度:多少次,多少個。
- 詞臣:本指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這裡泛指像屈原、賈誼那樣的文士、騷人詞客。
白話譯文
早上還享受著登瀛洲般的幸運,傍晚已在湖濱泊船,去嶽麓山尋求寫詩的靈感,到湘水邊尋找春天。在水鄉中把蘭花穿以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誰為之招魂呢?只是徒然地極目遠望那環繞在蒼梧山上的暮雲,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寶瑟也聚滿了灰塵。世態紛爭,悠久而古老的長沙又接納過多少的遷客騷人呢?
創作背景
元成宗大德(1297~1307)初年,作者被授集賢學士、大中大夫,不久就被外放湖南長沙,失去接近皇帝、在朝廷有所建樹的機會。到湖南任職後,作者寫了不少憑弔古蹟的散曲,這是其中的一首。詩人初到長沙古城,登臨嶽麓山,俯瞰湘江水,追念往昔,緬懷前賢,很自然地想到因政治失意投江而死的屈原,於是寫下這首弔古人、抒已懷的小令。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
曲子首句“朝瀛洲暮艤湖濱”,“朝”與“暮”自然是誇張的說法,意在說明境遇改變之迅速。一看便知作者懷古傷情的原因。作者早上還在集賢院上任,晚上就已經乘船到了長沙,而從他對集賢院的稱呼“瀛洲”來看,他對那裡的生活十分滿意。
“向衡麓尋詩,湘水尋春”交代盧摯到訪洞庭一帶的目的,在秀麗的山水中尋找快樂,表達他隨遇而安、自尋快樂的積極人生態度。
“澤國紉蘭,汀洲搴若,誰與招魂?”這三句與屈原密不可分。“澤國紉蘭”出自《離騷》中的詩句“紉秋蘭以為佩”;“江洲搴若”出自《湘夫人》中的“搴汀洲兮杜若”;“誰與招魂”中的“招魂”指的是宋玉為屈原所作的《招魂》作者徘徊在湘水之濱,隔著悠久的歲月向沉江而死的屈原致敬,其中也包含著對屈原處境與遭遇的深切理解。
“空目斷蒼梧暮雲,黯黃陵寶瑟凝塵。”暮色沉沉,蒼梧黃陵山被晚霞籠罩,極目遠望,蒼梧山上的陵墓、黃陵廟的湘妃寶瑟已經覆滿塵土,令人心生感傷。
“世態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世態變化萬千,長沙千百年來停留過多少遭逐的文人墨客,他們不受皇帝賞識被貶至此,只能用文字訴說心中的抑鬱和憤懣。這樣的歷史至今仍在反覆。可見作者名為弔古,實際上是在傾訴自己內心的感慨。他歌頌屈原,歌頌那些歷史上同他一樣徘徊湘水不得志的詞人忠臣,實際上也在為自己明志。
此曲蘊淒涼於蒼勁之中,情真意切, 令人感動。
名家點評
傳播中國文化的青年學者任犀然《元曲三百首》:“此曲筆力蒼勁,情感悲涼,淒淒兩問意蘊豐盈,讓人咀嚼不盡。”
作者簡介
盧摯(1235?~1315) ,字外道,又字萃老,號疏齋,又號嵩翁,涿郡(今河北涿縣)人。至元五年(1268) 進士,官至集賢學士大中大夫。翰林承旨。今存散曲一百二十首,多懷古之作,感慨頗深,文辭清麗,情調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