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是元代盧摯創作的一首散曲。在曲的開頭三句描寫了所見到的農村自然風光;接著描繪了村中所見到的景象,狗吠燕啼;接下來是描寫了農村里常見的老年人的悠閒生活和玩耍女孩的可愛樣子;最後寫了作者詩興大發,不禁在馬上吟誦起來,引起了女孩的注意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出遊時的喜悅心情。全曲語言清新質樸,感情真摯,令人陶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盧摯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宮調:雙調
  • 曲牌:蟾宮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 】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柳濛煙梨雪參差,犬吠柴荊,燕語茅茨。老瓦盆邊,田家翁媼,鬢髮如絲。桑柘外鞦韆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喔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蟾宮曲:曲牌名。又稱天香引、秋風第一枝、 步蟾宮等。句式為六四四四四四六六四四四,押七平聲韻。兼作小令、套曲。
②寒食:古代傳統節日。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一說前二天)。新野:縣名,今屬河南省。
③參差(cēn cī):不整齊。
④柴荊:柴門。用木棍、荊條搭成的院門。
⑤茅茨(cí):茅屋的屋頂。這裡指屋檐。
⑥老瓦盆:指民間粗陋的酒器。杜甫詩《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
⑦媼(ǎo):年老的婦人。
⑧柘(zhè):桑樹,常綠灌木,葉可餵蠶。
⑨髻(jì )雙鴉:即雙丫形的髮髻。
⑩轉眄(miàn)移時:轉眼斜視多時。眄,斜視。
⑪喔(é):低聲吟詠。

白話譯文

飄飛的柳絮和飄零的梨花互動摻雜在一起,天地間便一片迷迷濛蒙,狗在柴門邊上一個勁狂叫,小燕也在茅草屋的屋檐上呢喃仿佛在進行溝通。老瓦盆的邊上,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正在吃飯,其樂融融。桑樹柘樹的外邊,女孩剛剛盪完鞦韆正在休息,滿是純情。她梳著兩個抓髻的上面斜插著花枝,一雙媚眼顧盼多情。她盯盯地看了很長時間,可能會讚嘆我這個趕路的人,在馬上還在吟詠詩文。

創作背景

大德三年(1299),作者奉詔代祀南嶽,途經新野,寫了這首曲,時正值寒食節。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曲描寫作者於清明寒食節在村舍路上的見聞與感觸。是時,人們除祭掃墳基外,士人還要到郊野“踏青”、“賞春”,百姓中則還盛行放風箏,盪鞦韆,蹴鞠(踢足球)等活動。這是個萬物復甦,人人雀躍的大好春光時節。此時,對於這位躋身宦海,終日公務纏身的“總管”來說,能得此餘暇,策馬春郊,自然是一件難得的樂事。
當他來到這淡柳如煙,梨花似雪的小小村寨時,完全被這裡的春意所沉醉。雖然放慢了馬蹄,但柴扉里還是不時傳出犬吠,幾隻春燕在茅屋頂呢喃飛舞。鬢髮如絲的老翁老婦們正怡然自得其樂;隔桑林望去,幾個梳丫角的小姑娘正愉快地盪著鞦韆戲耍,這一切如此自然和諧。此為全曲第一層。
第二層:“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喔詩”,可以說是全曲的點睛之筆。這一層,通過打鞦韆小姑娘對詩人的慨嘆,折射出詩人對前景物盡在不言中的感慨。那些以遊戲為樂的小姑娘們自然不能理解這個騎在馬上而又苦苦吟詩的人,與其說小姑娘對詩人的惋嘆,不如說正是詩人的自嘆:比起野老的淳厚,比起村童的純真,比起農家自然和諧的生活,自己那種苦苦的吟喔,不是有些造作。由此,透露出詩人對天趣自然的村野生活的欣羨之情。元代初年,蒙族統治者對漢人倍加歧視。多數漢族知識分子不能入仕。像盧摯這樣被委為一路總管的漢人,已屬破格擢用。但即使如此,漢人仍得不到統治階級的信賴,而且隨時還會有罹禍之虞。因此,盧摯內心的隱微是可大致推想到的。這種感觸在其另一曲《陽翟道中田家即事》表達得更為明顯:“潁川南望襄城,邂近田家,春滿柴荊。翁媼真淳,杯盤羅列,盡意將迎。似雞犬樵漁武陵。被東君畫出昇平。桃李欣榮,蘭蕙芳馨,林野高情。”所以,盧摯對於農家樂趣的嚮往,正是他現實不得其志的反映。
此曲突出的藝術特色在由景人情的自然過渡和化景為情的巧妙安排。第一層所寫之景都是所謂“無我之境”:無論是柳芽梨花、犬吠燕語,還是田家翁媼、鞦韆兒女,都是客觀的、極其自然的景物,感情也是沖淡疏朗的。但經過第二層即最後一句的點染,這些景物一下便都納入了詩人主觀的情感結構中。如果說,第一層的景物是“眼”中景的話,經過第二層的點染,則此景立為“情”中景。而完成這種轉化,又並非直接的抒發,而是作者把自己的慨嘆自然合理地“移入”給他描寫的對象——轉眄的小姑娘。這種“移入”,不僅符合對象的身份,同時符合當時的情境。通過小姑娘的慨嘆,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對人世、社會的評價與嚮往,從而較成功地作到了情與景的統一。
此外,全曲語言清新質樸,無雕飾使力痕跡。是一篇短小而精緻的作品。

名家點評

山西藝術學院主任石紹勛《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 詞曲賦卷》:“這首小令,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寫景,能‘詩中有畫’,使曲中人物、景觀構成一幅形象生動的農家寒食風俗畫,散發著濃烈的田園生活氣息,令人展卷凝神,佇立忘返。抒情,則能‘情中有景’使人仿佛看到詩人馬上吟詩聊以自遺的動人形象,依稀聽到詩人一唱三嘆的吟喔聲,給入以藝術美的享受。”

作者簡介

盧摯(約1243—1315後),字處道,一字莘老,好疏齋。涿州(治今河北涿縣涿州鎮)人。至元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承職。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朱簾秀等均有交往。《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一百二十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