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葉秋海棠
- 拉丁學名:Begonia rex Putz.
- 別稱:蟆葉海棠、大王秋海棠、毛葉秋海棠、長纖秋海棠
- 二名法:Begonia rex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側膜胎座目 Parietales
- 亞目:山茶亞目 Theineae
- 科: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 屬:秋海棠屬 Begonia
- 種:紫葉秋海棠
- 分布區域:產雲南、貴州、廣西。越南、印度和喜馬拉雅山區。
- 組:二室組 Sect. Platycentrum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7-23厘米。根狀莖圓柱形,呈結節狀,周圍長出密集細長之根。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長卵形,長6-12厘米,寬5-8.9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兩側不相等,窄側呈圓形,寬側向下延長達1-2.2厘米,呈寬而圓的耳狀,邊緣具不等淺三角形之齒,齒尖帶長芒,芒長可達3-4.5毫米,上面深綠色,散生長硬毛或近無毛,下面淡綠色,散生短柔毛,沿脈較密,掌狀6-7條脈,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突起;葉柄長4-11.2厘米,有棱,密被褐色長硬毛,上部更密;托葉膜質,褐色,早落。花葶高10-13厘米,具棱,近無毛。花2朵,生於莖頂;花梗長1.2-2.1厘米,具棱近無毛;雄花:花被片4,外輪2枚長圓狀卵形,長約1.3厘米,寬約8毫米,先端圓鈍,內輪花被片2,長圓狀披針形,長約9毫米,寬約3.5毫米;雄蕊多數,整體呈橢圓形,花絲長約2毫米,花葯長圓形;雌花未見。蒴果3翅,一翅特大,呈寬披針形,長1.5-2.5厘米,先端圓,無毛,有明顯脈紋,其餘2翅較窄,長約3.5毫米,呈新月形。花期5月,果期8月。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花生鮮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繁殖方法
蟆葉海棠多用分株和葉插繁殖。分株宜在春季結合老株更新換盆時進行,將根狀莖分切成兩段或數段,使每段上最少帶有一個新芽和2-3片葉,待傷口稍晾乾後分別栽植於盆中。葉插,即剪取發育充分的葉片,沿中脈的中心分切數塊,每塊均呈三角形,每塊葉中心必須帶有葉的主脈或支脈;然後將此葉片插於河沙或河沙和蛭石混合培成的插床中,深約1厘米;插後輕輕壓實,並經常保持濕潤。在溫度20℃左右時很快發生不定根,並抽新芽。葉插可在整個生長季進行,但最好要避開高溫期,同時注意濕度不宜太高,以免高溫高濕引起腐爛。
栽培技術
蟆葉海棠盆栽要求採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近中性土壤,可以園土1份、腐葉土1份、河沙1份和部分腐熟有機質作基肥配成。盆栽時不宜過深,以根狀莖與盆土表面平時為好。每年春季換盆時將舊土及腐爛的根去掉,用新土重新栽植。整個生長期都必須避免陽光直射,應該放置在散射光或半日陰的環境中。日常管理上要求盆土宜乾不宜濕,光照宜弱不宜強,施肥宜淡不宜濃。平時澆水應注意不可過多,盆土過濕常引起根部腐爛;高溫時每天噴霧2-3次,以增加空氣濕度,降低溫度;多雨高溫的三伏天應將其移至通風涼涼爽遮雨的地方。其生長適溫為18-25℃。高溫乾燥的環境對其生長不利,往往會使葉片變小而厚,嚴重時邊緣乾枯,幼葉不能展開直至枯死。生長期應適當追肥,可用液肥或緩效性的粒肥,施肥時要避免肥料沾污葉面而使葉片燒傷。
病蟲害防治
蟆葉海棠有時葉面上發生褐色病斑,初起時葉面產生針頭大小的斑點,繼而擴大成四周呈水漬狀的黑色病斑。這是細菌性斑點病,發現時應將病葉摘除燒毀,並避免葉面噴水以蔓延。植株上有時也可發生白星病等真菌性病害,對此柯用托布津噴灑防治。如發現蝸牛、蛞蝓等咬食葉片,可人工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