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蛇

蟄蛇

《蟄蛇》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蟄蛇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蒲松齡
內容簡介,原文,譯文,《聊齋志異》創作過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文講述的是,私塾先生郭生遇見大蛇,蛇可以讓人騰雲駕霧,郭生把這事告訴了全莊人,後眾人將蛇殺死的故事。

原文

予邑郭生,設帳於東山之和莊,蒙童五六人,皆初入館者也。書室之南為廁所,乃一牛欄;靠山石壁,壁上多雜草蓁莽。童子入廁,多歷時刻而後返。郭責之。則日:“予在廁中騰雲。”郭疑之。童子入廁,從旁睨之,見其起空中二三尺,倏起倏墮;移時不動。郭進而細審,見壁縫中一蛇,昂首大於盆,吸氣而上。遂遍告莊人共視之。以炬火焚壁,蛇死壁裂。蛇不甚長,而粗則如巨桶。蓋蟄於內而不能出,已歷多年者也。

譯文

我的同鄉郭生,在山東的和莊設立一個私塾,有五、六個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初次進學堂的孩子。學堂的南邊是廁所,廁所是個牛圈,牛圈緊靠著山的石壁,石壁上雜草叢生。學生們去廁所,過很長時間才返回。郭生責問他們緣由。他們說:“我們在廁所作騰雲駕霧的遊戲。”郭生懷疑他們說謊。當學生上廁所時,郭生在旁偷看,看見他們從地面升到二、三尺的半空中,迅速地升起來,又迅速地落下去,好長時間又不動。郭生走進廁所仔細察看,只見石壁縫中有一條蛇,蛇一抬頭,頭比盆還大,蛇一吸氣,學生就升到半空中。於是郭生把這事告訴了全莊人。莊上人都來觀看。他們用火把焚燒石壁,結果蛇死了,石壁斷裂。這條蛇不太長,但是很粗,像個大桶。大概這條蛇在石壁中蟄居而不能出來,已經很多年就如此了。

《聊齋志異》創作過程

蒲松齡出身沒落地主家庭,從小就熱衷科舉,但一生不得志,科甲不利,生活清貧,靠設館教書養家餬口。窮悉潦倒的一生,使他對科舉制度的腐朽和封建仕途的黑暗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並與下層人民保持密切的聯繫。這種豐富的閱歷和進步的思想,為他創作《聊齋志異》找下了深厚的基礎。他創作的無數個看似荒誕的故事及藝術形象,都有紮根於社會的思想內容基礎,並由此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及廣大人民民眾的願望及愛憎等思想感情,其中,也熔鑄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寄託了作者自己的孤憤心情。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