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才(《聊齋志異》篇目)

愛才(《聊齋志異》篇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愛才》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愛才》,其與《蟄蛇》、《》兩篇,原載《得月簃叢書》本《<聊齋志異>拾遺》,現存資料並不能確定此三篇是否為蒲松齡所作,故現存版本《聊齋志異》通常將其作為附錄列於書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愛才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原文,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仕宦中有妹養宮中而字貴人者,有將官某代作啟,中警句云:“令弟從長,奕世近龍光,貂珥曾參於畫室;舍妹夫人,十年陪鳳輦,霓裳遂燦於朝霞。寒砧之杵可掬,不擣夜月之霜;御溝之水可托,無勞雲英之詠。”當事者奇其才,遂以文階換武階,後至通政使。

譯文

一個官員有個妹妹從小養在皇宮裡作宮女,她嫁給了一位貴人,有個武官代他寫了一封書信,信中有這樣的精彩語句:“令弟從長,奕世近龍光,貂珥曾參於畫室;舍妹夫人,十年陪鳳輦,霓裳遂燦於朝霞。寒砧之杵可掬,不搗夜月之霜;御溝之水可托,無勞雲英之詠。”當朝高官十分讚賞這位武官的文才,他就武職變成了文職,後來做官做到通政使。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