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號響了》是邵增虎於1971年創作的一幅油畫,現藏於廣東美術館。
該畫作描繪一個漁婦聽到螺號響了,手拿魚叉,背著熟睡的孩子就要出門作戰的情景。月光下的環境和漁婦膚色的冷暖色調的對比,突出了漁婦的人物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螺號響了
- 作者:邵增虎
- 規格:縱156厘米,橫120厘米
- 畫作類型:油畫
- 創作時間:1971年
- 現收藏地:廣東美術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形象,作品影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該畫作描繪了一個在月夜聽到螺號響了的體格健壯的漁婦,手拿魚叉,背著熟睡的孩子,準備衝出家門,與村民集合來作戰對敵的情景。
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初期,中國台灣國民黨派了九股武裝匪特在福建和廣東地區登入反攻大陸,南海的村民都自覺地投入沿海邊防的對敵戰鬥。在毛主席“全民皆兵”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沿海漁村,不管白天黑夜,每次螺號一響,漁民們馬上就集合,手裡拿著各種各樣的武器,這是邵增虎在南海漁村體驗生活時所見到過的場景。在接到要反映民兵工作題材的創作任務後,邵增虎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了《螺號響了》。在邵增虎的構想中,畫面中的這個漁婦祖祖輩輩受漁霸的欺壓,對階級敵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由於常年生活在海上,她的體格健壯、性格堅強,並且具有革命的理想和消滅一切敵人的決心。為了塑造好這個漁婦形象,邵增虎設計了多種方案,最後採取了側背面的造型。
藝術鑑賞
主題
在時間的安排上,邵增虎選擇了一個月夜,既利於刻畫人物和環境,又能深化主題,說明階級敵人無論什麼時候妄圖趁機搗亂和破壞,革命民眾都牢記毛主席“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教導,百倍警惕,時時刻刻都在準備著殲滅來犯的敵人。
形象
根據革命樣板戲的“三突出”原則,畫面中的英雄人物“漁婦”是要重點突出的對象。對於漁婦形象的塑造,邵增虎採取了側背面的造型,這樣既能看到背上的小孩,又能看到門外的民兵隊伍。為了強調戰鬥的速度,邵增虎用直線勾畫漁婦的手臂,以顯示出她的力度,有一種衝出家門的感覺。她警惕的眼神和飄起的背帶都暗示了戰鬥的緊張氣氛。同時,月光之下的冷色調環境和漁婦膚色的暖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好地突出了漁婦的人物形象。另外,為了避免月光照在漁婦臉上形成的慘白色調,邵增虎還吸取了“樣板戲”中的追光效果,投給漁婦身上一股強光,這樣有利於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使漁婦的臉上顯得健康、紅潤、明亮。
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螺號響了》獲得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五十年50經典作品獎。
- 社會影響
《螺號響了》問世後社會反響特彆強烈,中國有30多家刊物紛紛發表,在海外也多次展出。
重要展覽
1972年5月23日,《螺號響了》在“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三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中被展出。
2014年8月15日,《螺號響了》在“甲午·甲午——百年強國夢”中被展出。
2017年8月4日,《螺號響了》在“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廣東站”中被展出。
作者簡介
邵增虎,1937年12月出生。畫家,男,漢族,廣州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組一級美術師,安徽省人,任中國美協理事。196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從事油畫專業。油畫《任弼時》《農機專家之死》《烈火》《哀思如潮》4部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瀘沽湖畔》被日本美術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