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人工放流技術

螃蟹人工放流技術

螃蟹人工放流技術,是人為地將蟹苗直接或間接地放養於湖泊、外盪、水庫等天然水域中來增殖河蟹資源的一種措施。

河蟹的人工放流是人為地將蟹苗直接或間接地放養於湖泊、外盪、水庫等天然水域中來增殖河蟹資源的一種措施。實踐證明,蟹苗人工放流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增殖河蟹的有效方法。北京、天津、安徽、浙江、江蘇、湖北、江西、廣東、寧夏、新疆等地,都進行了蟹苗人工放流,對於保護河蟹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蟹苗及幼蟹人工放流效果
放養蟹苗對水域要求並不高,除鹽湖、溫泉、受工業污染嚴重的水體,不能放養外,一般湖泊、港汊、江河、水庫、池塘、稻田等均可。蟹苗人工放流重點是放養大水體,尤其是湖泊水草茂盛的水域效果更好。例如:1981年,江蘇省在太湖放養大眼幼體9902千克,在回捕率僅0.58%的情況下,產量達136.9萬千克,效益相當顯著,但放養幼蟹和蟹種,成本較高,經濟效益不及放大眼幼體。據統計,湖北省漢川縣於1988年,1989年分別在汊湖放養幼蟹255千克、307千克,在回捕率高達5.33%和11.08%的情況下,產量也只有1萬千克和2.5萬千克,幼蟹成本比大眼幼體要高得多。因此,目前以幼蟹或蟹種進行人工放流,應改為放大眼幼體來增加水域中河蟹的群體數量。
二、湖泊河蟹放流增殖的形式
湖泊是河蟹生長育肥的天然場所,江、浙流傳著“陽澄湖清水大蟹”的說法。表明湖泊的水域生態條件非常適宜於河蟹生長,而且其肉質特別可口。我國目前湖泊增殖河蟹的方法大致有二種:
①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在湖泊人工放流蟹苗(大眼幼體);
②80年代初期興起的在湖泊投放較大的蟹種。
前者是以大、中型湖泊為主,靠天然餌料生長,回捕率1%~3%。後者的特點是以小型湖泊為主,通過輔助投餵人工餌料,促其生長,回捕率在20%~35%。
三、放養密度
在選擇湖泊放流增殖的主要依據是水質清新,水位比較穩定,溶氧充足,水生生物豐富,便於人工管理的淺水草型湖泊。豐富的水生植物有利於河蟹攝食、育肥和蛻殼生長。
河蟹增殖放養大眼幼體(蟹苗)的時間,大致是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蟹种放養時間大致在11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下旬。蟹苗放流密度每畝放 500~2500隻(規格為500克中有60~120隻)。凡放蟹苗的,經15~16個月的生長,至翌年10月份,商品蟹個體規格達125~150克,大的達200克左右。凡放蟹種的,經7~10個月生長,商品蟹個體規格也可達100~150克。
四、養殖管理
①在河蟹生長期間禁止在湖泊打撈水草,因為打撈水草除減少河蟹餌料資源外,更重要的是將在水草中攝食或蛻殼的蟹種連同水草撈起。
②防止進、出水口逃蟹,尤其在洪水季節,蟹種很容易隨流動的湖水而逃逸。
③不能在養蟹的中、小湖泊漚麻。因為河蟹對漚麻的浸出物極其敏感,很容易造成蟹的死亡。
④養蟹的湖泊控制銀魚網、梅鱭網和白蝦網下湖,因這些網具一般在河蟹生長季節下湖作業,極易造成河蟹傷亡。
⑤對水草量及底棲動物量減少的湖泊應投餵人工餌料,一般投餵穀物、螺、蚌肉等,投餵時間以傍晚為好,投餵季節應著重放在河蟹生長較快的7~9月份。
五、河蟹的捕撈
湖泊捕蟹工具有蟹籪(迷魂陣)、單層刺網、撒網及蟹釣、蟹籠等,尤以前兩種合理結合在一起作業效果較好。捕撈時間長江中、下游以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為好。開捕時間過早,河蟹成熟差,開捕時間太遲,河蟹已開始一年一度的生殖洄游,影響回捕率。河蟹在晝夜間有三個活動高峰;第一次為凌晨4.5時至7時左右;第二次為傍晚的16時至20時左右;第三次為午夜的22時至24時左右。在活動高峰內捕蟹效果(單層刺網)最好,尤其是第一次高峰產量最高。可以說,合理利用河蟹晝夜活動規律是提高回捕率的重要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