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洗盡機心隨法喜

《蝶戀花·洗盡機心隨法喜》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抒懷詞。詞人被迫退居帶湖,常以老莊的無為、淵明的淡泊作為精神寄託與安慰。上片言除盡功利之心,參悟佛法,飲酒高歌,健康快活。下片寫不管時光怎樣流逝,滄桑何等變化,而菊花是千年不變的,要像愛菊的陶淵明那樣永葆高風亮節,“高臥石龍”,孤傲不群,表明了詞人對待落職閒居的樂觀自信和寵辱不驚的處世態度。全詞過渡自然,寓情於景,以景結情,可見詞人的高尚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蝶戀花·洗盡機心隨法喜
  • 作者:辛棄疾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稼軒詞
  •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蝶戀花
洗盡機心隨法喜。看取尊前,秋思如春意。誰與先生寬發齒,醉時惟有歌而已。
歲月何須溪上記。千古黃花,自有淵明比。高臥石龍呼不起,微風不動天如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本名“鵲踏枝”,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一籮金”“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等。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機心:巧詐之心,機巧功利之心。《莊子·天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法喜:佛教語。謂聞見、參悟佛法而產生的喜悅。《維摩經·佛道品》:“於是維摩詰以偈答曰:‘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蘇軾贈王仲素寺丞》詩:“雖無孔方兄,顧有法喜妻。”
⑶尊:同“樽”,盛酒器。
⑷先生:作者自謂。寬發齒:人老則齒落髮白,故多用齒髮為年齡象徵。寬發齒即寬延齒落髮白之期,亦即延年益壽之意。
⑸黃花:菊花。
⑹“淵明”句:陶淵明愛菊,後世譽其有淡泊高雅情懷。
⑺“高臥”句: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溪堂醉臥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風顛。”石龍,龍形的巨石,謂雨岩石浪。因石浪“長三十餘丈”,故稱其為石龍。
⑻“微風”句:黃庭堅二月丁卯喜雨吳體為北門留守文潞公作》:“微風不動天如醉,潤物無聲春有功。”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除去功名之心,拋開得失之念,參悟佛法,心中充滿喜悅之情。試看酒筵之上,連秋思與春意都沒有什麼區別。靠什麼幫助我健康長壽呢,醉時只有飲酒與歌唱而已。
不必每天計算日子,陶淵明愛菊,千年不變,我要像陶淵明那樣生活。躺在石龍上酣睡,別人叫都叫不醒。周圍一點風都沒有,似乎老天也喝醉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詞大約作於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辛棄疾罷官閒居帶湖初期。淳熙九年冬十一月,詞人改官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旋以台臣王藺論列,落職罷新任,回到上饒帶湖家中,閒居度日。由於詞人屢遭打擊,仕途失意,看破紅塵的意念受佛老思想的引逗也時有產生,這首詞就記錄了詞人的這一思想軌跡。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描敘的是詞人閒居的生活和心態。上片寫洗盡機心。起句反用《莊子·天地篇》句意,言洗盡機謀之心,人就能隨佛向善,諸事喜歡。“看取”二句對“隨法喜”做具體闡釋。言四時代序,皆屬自然;生老病死,亦同此理。明白了這一點,則如聞佛法而喜,就沒有什麼事可悲愁了。秋亦無悲,春亦無愁,則“秋思如春意”,皆為賞心悅目之事,可助尊前之樂,對“洗盡機心”的重要性,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具體闡釋。“誰與”二句寫醉歌可以延年益壽。詞人以設問的方式,說明飲酒聽歌可以寬解發白齒落的憂患。這樣寫,既照應了“尊前”二字,又表明他雖落職閒居仍不改其樂觀的情志,自然地過渡到下片的描敘。
下片寫以陶淵明自比。辛棄疾對陶淵明是非常喜愛的。他不止一次地表明他“待學淵明”,只是擔心“酒興詩情不相似”(《洞仙歌·開南溪初成賦》)。他對陶淵明的歸隱給予了高度評價:“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在“歸來”這一點上,他們心心相印。“歲月”三句以淵明自比,突出表明他樂於“歸來”,或者說他是以陶淵明為榜樣,以淡泊高雅的情懷,對待落職閒居,這也正是他能“秋思如春意”,樂觀自信的原因所在。“高臥”二句寫其寵辱不驚的處世態度,這也是從陶淵明來的。其志在高山流水之心事,言其落職之後,將高臥不起,波瀾不驚,安心地過寂寞的生活。“微風不動天如醉”七字,寫的雖是山中寂靜如醉如寐一般的景色,卻寓情於景,以景結情,表達出詞人“洗盡機心”,淡薄名利,自甘寂寞的高尚情懷。

名家點評

新疆教育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劉坎龍《辛棄疾詞全集詳註》:詞的上片寫自己“洗盡機心”,得與失都無所謂,“秋思”與“春意”也沒有什麼區別,只是醉酒放歌延年益壽而已,這是詞人理想不能實現的憤懣所致。下片寫詞人自比陶淵明,以秋菊為伴,“高臥石龍”的孤傲,以醉酒來與污濁的現實抗爭。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社副編審李璉生《中國歷代詞分調評註·蝶戀花》:此詞反映詞人醉歌忘憂的閒居生活。詞人自比隱逸詩人陶淵明。“微風不動天如醉”,把閒適無礙的心境寫到極致。通常認為這是政治失意以後的消極出世思想,其實,若從詞人換一個觀照生命意識的角度來看,“秋思如春意”,不也是一種見法生喜的新體驗嗎!
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春庭《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傳》:讀莊讀佛,似可洗盡機心,超然物外;惟歌惟醉,方能忘卻世事,重現自我。這就是稼軒初隱帶湖時的心境。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曾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六十八歲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蝶戀花·洗盡機心隨法喜
辛棄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