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之家

2010年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在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幸福樓,由該院和英國慈善基金會“中國孩子”共同建立的國內首個兒童臨終關懷中心——“蝴蝶之家”悄然揭開神秘面紗。在這色彩斑斕的蝴蝶世界背後,蘊藏的是來自大洋彼岸英國退休護士Lynda(中文名金玲)等待了50多年的中國慈善情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蝴蝶之家
  • 外文名:Butterfly House
  •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
  • 性質:第一社會福利院幸福樓
  • 創始人:金玲夫婦
  • 理念:大愛
  • 屬性:兒童臨終關懷中心
  • 接納人:15歲下預期壽命不足六個月殘疾兒
長沙首家兒童臨終關懷中心,孩子離世前要緊緊擁抱他,英國護士長沙圓50年夢想,中國夢在8歲時紮下根,大愛為不幸兒童帶來安慰,堅持到70歲不成問題,

長沙首家兒童臨終關懷中心

遊戲室被粉刷成粉紅色,各個角落都有玩具,牆壁上布滿了蝴蝶彩繪。走進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蝴蝶之家”,會忽然忘記,這裡正被死亡的氣息籠罩。昨日,長沙首家兒童臨終關懷中心正式掛牌成立。16歲以下、預期壽命6個月以內的孤殘兒童,將在呵護中走完人生路。就像創辦者金鈴所說,他們都是上天賜予的小禮物。
“臨終關懷”的提出和興起,源自上世紀60年代的英國。2009年夏天,一對英國退休夫婦來到長沙,他們是“中國孩子”慈善基金會的創始人。夫婦倆為自己取了中文名,叫“古英俊”和“金鈴”,還在廣濟橋附近租房住下。經過考察、協商、籌款,甚至動手裝修場地,“蝴蝶之家”在他們手中誕生。
2010年4月起,中心已經接納了福利院的20名兒童,另外有3個孩子獲得機會去外地進行檢查和手術。中心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醫療護理、心理輔導。
未來,專業的臨終關懷服務將拓展到社區。長沙市民政局副局長曹再興說,這樣有助於減輕有重病殘疾兒童的家庭壓力,減少病兒被遺棄現象。

孩子離世前要緊緊擁抱他

60歲的金鈴,在護士崗位退休,本身就擁有專業護理知識。她為每個孩子聘請了保姆,示範指導餵奶、餵藥。就算抱孩子的簡單動作,金鈴也提出要求:要雙眼直視,用手撫摸、按摩,並且有語言交流。她覺得,兒童臨終關懷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和藥品,最重要的是愛心。
說起2個月前離世的康康,保姆馬利群忍不住抹眼淚。她記得,康康有先天性心臟病,忽然呼吸急促,眼神也變得渙散。那天凌晨3點,金鈴從家裡趕來參與搶救,但束手無策。金鈴告訴馬利群,孩子停止呼吸之前,要把他緊緊擁在懷中,稱讚他是乖寶寶。
現在,馬利群看護的棄嬰叫寧寧,身患膽道閉鎖,肝臟幾近硬化。“她才10個月大,活到今天都是奇蹟。”馬利群說。

英國護士長沙圓50年夢想

中國夢在8歲時紮下根

推開該院幸福樓二樓的玻璃門,房間內四壁被刷成了粉紅色,張貼著姿態和顏色各異的蝴蝶剪貼畫,地板上鋪著地毯和墊子,看得出是兒童的玩樂區。玩樂區的兩側分別是配餐室和盥洗區,各種生活用具一應俱全,在柔和的燈光映襯下,構成了一個溫馨的兒童世界。地毯上, 一個年約60歲臉上露出淡雅而親切微笑的外國女士,懷抱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嬰兒在玩耍,她就是“蝴蝶之家”兒童臨終關懷中心的創始人金玲。
金玲1950年出生於英國,8歲那年,她看了由英格麗·褒曼主演的《六福客棧》。電影講述的是20世紀初,一位英國女傭來到中國山西陽城縣傳教。抗戰爆發後,她又帶著一百多名孤兒翻山越嶺,徒步轉往西安的安全地帶——“兒童之家”的故事。
“從那時起我就決定,某一天,我也要到中國去做同樣的事情。”金玲打對50多年前的那部電影至今記憶猶新。
1970年,20歲的金玲成了一名護士。2005年,從事護士工作35年的金玲從崗位上退了下來,退休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英國註冊成立了名為“中國孩子”的慈善基金會。金玲夫婦輾轉來到長沙,租下住房。經過考察、協商、回國籌款、裝修場地等一系列工作,最終誕生了“蝴蝶之家”兒童臨終關懷中心。

大愛為不幸兒童帶來安慰

“蝴蝶之家”讓金玲女士的“大愛”理念得到了最生動的闡釋,中心已經接納了福利院的9名兒童,這些生命進入倒計時的不幸兒童,從出生一周到4歲不等,均身患重病,若得不到精心護理,生命隨時終結。
金玲為每個孩子聘請了保姆,自己指導保姆為這些孩子餵奶、餵藥、和孩子玩耍。在“蝴蝶之家”,你絲毫感受不到醫療機構臨終關懷病房的肅穆氣氛,而會覺得這裡是一個真正的家。在這裡,所有的孩子都能最大程度得到安慰,最大程度享受到生活帶來的快樂。
凡是在“蝴蝶之家”見過金玲女士工作的人,無不對她的敬業精神和愛心感到敬佩。每天7時半,她準時來到中心,向夜班工作人員了解每個孩子夜裡的身體狀況和用藥情況,安排全天的工作,並親自擔任其保姆的職責,一邊護理孩子,一邊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有時持續到深夜。若有孩子在夜間出現意外情況,她都一定會從家裡趕過來及時處理。

堅持到70歲不成問題

“我們在長沙將可以為更多不幸兒童帶來安慰和快樂。依我目前的身體狀況,持續到70歲應該沒問題!”推推鼻樑上的眼鏡,金玲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金玲告訴記者,過去這些年,選擇放棄舒適的家庭生活,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她感覺最難以克服的是那種遠離親人、遠離熟知生活的孤獨感。然而,當她看到進入中心的孩子從恐懼、封閉到逐漸敞開心扉、向她露出笑臉,便覺得所有的艱辛付出都值得,讓她內心充滿了成就感。
到目前為止,金玲已為“蝴蝶之家”支付了約20萬元人民幣。對於“蝴蝶之家”的未來,金玲女士已經有了長遠的打算:將接納24名兒童,未來的“蝴蝶之家”將不僅面對來自福利院的兒童, 還將接納來自社區的家庭,向他們普及兒童臨終關懷的知識,讓更多不幸的兒童得到安慰和快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