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蟆皮

蝦蟆皮

蝦蟆皮,中藥名。為蛙科動物澤蛙RanalimnochariaBoie的皮。分布於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具有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用於癤腫,瘰癧,臁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蝦蟆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蛙科
  • :澤蛙
  • 採集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皮。

性味

味鹹,性寒。

歸經

歸心經。

功效

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

用於癤腫,瘰癧,臁瘡。

相關配伍

1、治有蟲癢臁瘡:用活蝦蟆剝去皮,趁熱貼之,連換二三次。其蟲自出,甚妙。(《外科啟玄》)
2、治頭上軟癤:蝦蟆剝皮貼之。(《活幼全書》)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貼患處;或煅灰油調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捕捉後,取皮,鮮用或焙乾。

形態特性

澤蛙,體長約40-55mm左右,雄蛙略小,頭長寬相等,吻端尖圓,吻棱圓;鼻孔距吻較距眼略近,眼間距窄,為上眼瞼寬的1/2,鼓膜為眼徑的2/3;犁骨齒兩團,向後集中而不相遇。指、趾端鈍尖;第1指發達,指長順序3,1,4,2;關節下瘤及掌突發達。後肢短,脛跗關節前達眼部附近,左右眼部稍重迭,趾間的蹼約達趾長的2/3;關節下瘤小而明顯;內跖突窄長,有時與跗褶相連,外跖突小,有時與第5趾之跖褶相連。背面的皮膚有許多不規則、分散排列之長短縱膚褶,而無背側褶,體側多為圓形疣,後肢背面也有小疣,頭部兩上眼瞼後方有一窄的橫膚溝;顳褶明顯;腹麵皮膚光滑。生活時顏色變異頗大,背面為棕灰色或灰棕橄欖綠色,有時雜以赭紅色,深棕色斑紋頗顯著;上下唇緣有6-8條明顯的縱紋;兩眼之間有橫斑;背面在前肢肩部多少成“VV”形斑,斷續情況不一,兩側斑紋的凹入部分適於肩部淺色點相對;背後端有“V”字形紋或短橫紋,四肢有橫紋,雄性咽部黑色,其餘為白色。雄性第1指上淺色婚墊發達,有單咽下外聲囊。

生長環境

廣泛生活在田野、池沼附近的的山區。食物以蛛形動物及膜翅類昆蟲為主,5-7月產卵;蝌蚪橄欖綠色上有棕赭色麻點,沿尾鰭上緣有苦幹的短黑橫斑,腹無斑紋;口小;角質頜不強,唇乳突從口角兩側延至下唇兩側,而下唇中部乳突缺如。分布於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治癤腫,瘰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