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產地,名硯,
發現
早在明朝崇禎年間,一個名叫張華東的人在山東泰安大汶口發現了一種包埋在石頭裡的“怪物”,其外形容貌頗似蝙蝠展翅,於是他就為之命名為“蝙蝠石”。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對“蝙蝠石”進行了科學研究,終於弄清楚了原來這是一種三葉蟲的尾部。這種三葉蟲生活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晚期,是海洋中的一種節肢動物。為了紀念這個世界上給三葉蟲起的第一個名字,中國科學家就把這種三葉蟲由拉丁名翻譯成的中文名字依然叫做“蝙蝠石”或是“蝙蝠蟲”。
產地
名硯
用燕子石制硯,歷史悠久,明崇禎時(1628—1644)即己發現,製作硯台,名為“多福硯”;或製作案頭屏風,供觀賞。成硯稱"燕石硯"、"多福硯"或"鴻福硯",保潮耐涸,易於發墨,不傷筆毫。也可用燕子石製作的石板畫、座屏、壁掛、鎮尺、筆筒等工藝品。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鄒平張尚書崇禎間游泰山,宿大汶口,偶行至汶水濱,水中得石,作多福硯。"
清·盛百二《淄硯錄》:"此石萊蕪往往有之,其背有如蝙蝠者,如蜂、蝶、蜻蜒者,文皆凸出,制硯名鴻福硯……。"
清·盛百二《淄硯錄》:"此石萊蕪往往有之,其背有如蝙蝠者,如蜂、蝶、蜻蜒者,文皆凸出,制硯名鴻福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