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外文名:
- 產地:
- 保存單位:
蝕變型金礦礦石(Altered Gold Ore)是採集於包頭市哈達門金礦的礦石標本。特徵描述灰紅色,局部風化呈褐黃色,中細粒結構,浸染狀構造,礦石礦物組成為赤鐵礦、磁鐵礦、黃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長石、黑雲母、綠泥...
蝕變岩型金礦礦石(Altered-rock-type Gold Ore)是採集於三門峽市靈寶市大湖金礦的礦石標本。特徵描述 灰白色,他形粒狀結構,條帶狀構造,主要礦石礦物為自然金、黃鐵礦、黃銅礦、磁鐵礦,與圍岩呈條帶狀產出;脈石礦物為石英、長石、...
蝕變花崗岩型金礦石(Altered granite type gold ore)是採集於龍巖市上杭縣的礦石標本。特徵描述 灰白色,裂隙面為鐵染的黃褐色-黑色,岩石為塊狀構造,變余花崗結構。金主要與其中的褐鐵礦、針鐵礦等共生,而褐鐵礦、針鐵礦等主要產出於...
蝕變板岩型金礦石(Altered Slate-Type Gold Ore)是採集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鄉早子溝金礦的礦石標本。特徵描述 灰綠色,粉砂狀結構,薄層狀構造,主要礦物組成為粘土,石英,絹雲母,後期疊加細網脈狀黃鐵礦,毒砂礦化 主要用途...
交代蝕變型金礦床,又稱焦家式金礦床(Jiaojia-type gold deposit)。金礦床成因類型之一。礦床產於規模較大的糜棱岩帶或韌性或脆一韌性斷裂帶中,與黃鐵礦化和黃鐵絹英岩化交代蝕變作用密切有關。金礦石多以浸染狀產出,並伴有數量...
石英鉀長石化蝕變岩型金礦(Quartz potassium feldspar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是採集於張家口市崇禮縣的礦石標本。特徵描述 深肉紅色-黃紅色,礦石主要由黃鐵礦、鉀化蝕變岩及少量黃銅礦等組成,黃鐵礦以細脈狀發布於礦石中,...
多金屬硫化物鉀長石化蝕變岩型金礦(Polymetallic sulphide potassium feldspar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是採集於張家口市崇禮縣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金屬礦物除黃鐵礦外,尚有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是矽化、鉀化蝕...
焦家式金礦是指發育於區域性主幹斷裂帶系統內的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本類型金礦主要分布於膠東西北部的萊州至招遠西北部及招遠南部至平度北部地區。其以礦體規模大、形態簡單、延伸較為穩定、品位變化較均勻、含礦程度高、勘探成本低、...
首次明確提出海溝"二長花崗岩"是鹼交代形成的交代岩(蝕岩相當於石英閃長岩或石英斜長岩)。首次對海溝金礦區的蝕變岩的特徵分布、期次、含金性及在成礦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識別出鈉長石次、鉀長石(Kf)化3次、矽化(Qz)6...
《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銅金礦床蝕變分類和礦化分帶》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閩西地質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張德金、李大新、趙一鳴、陳景河、李子林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區域成礦地質條件研究認為紫金...
《蝕變岩型金礦灰色預測法》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徐忠祥、吳國平、周群峰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該研究以金礦的成礦規律,以蝕變岩型金礦預測對象,以招一掖金礦區為研究基礎,以(重力、...
《河南省欒川縣北嶺金礦》是由河南省地礦廳第一地質調查隊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趙三鈞、劉玉太、黃守民、賈金鐸、陳成立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項目摘要 北嶺金礦產於華北地台南緣,地層為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是一構造蝕變岩型金礦床...
1979年7月選廠設備開始安裝,翌年8月正式投產,從此成為獨立的縣社隊三級聯營的河東金礦。黃金礦山 山東省地質局第六地質隊於1982年正式提交該礦詳查地質報告,探明礦石儲量309萬噸,金金屬量20440公斤。河東金礦屬焦家式蝕變岩型金礦床...
上宮金礦床為河南省熊耳山地區火山岩中首次發現的大型構造蝕變岩型金礦床,礦體賦存於北東向的金洞溝構造蝕變帶中,礦床由大小不等的73個礦體組成。礦體形態多樣,呈長條形、脈狀、似板狀、透鏡狀、豆莢狀等。全區金平均品位6.87克/...
我國的金礦類型繁多,成礦的地質條件各異,主要產生於破碎帶蝕變岩型、石英脈型及火山-次火山熱液型三者約占金礦總儲量的94%。因此形成的我國金礦產資源所具有的特點:(1)礦床類型多,但缺少世界級的大型礦床;(2)大型、特大型...
礦區礦物學研究表明,礦區礦物可分為區域山熱液礦物和熱液蝕變礦物三個成生階段。與金礦化有關的標型礦物是礦、石英和金礦物。標型礦物的比重、硬度、ao值、Te含量變化等與性關係,表明上宮金礦物形成條件是中淺成相,中低溫度、成礦...
《石英脈和蝕變岩型金礦床地球化學異常模式》是1991年4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惠。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了典型石英脈型、蝕變岩型金礦床的成礦地質地球化學背景和礦床地球化學分帶特徵,建立了典型金礦床的熱暈模式和地球化學...
石英脈型礦石品位較高、礦化連續,其中因含顯微狀含金硫化物,而呈菸灰色和灰色。蝕變岩型品位相對低, 且主要分布於南段和石英脈礦體兩側。沉積礫岩型金礦體賦存於大哈拉軍山組第五岩性段與阿恰勒河組第一岩性段第一層的角度不整合面...
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位於膠東西北部三山島成礦帶之內,為一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床。這一區域內金礦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金礦富集區。目前萊州已探明的黃金儲量達2000多噸...
該礦床於1993年6月完成勘探報告,探明黃金儲量18.543噸,其中C級8.527噸,伴生銀金屬量D級10.896噸,為一中偏大型的金礦床。 本礦床是典型的焦家式破碎蝕變岩型金礦床,位於焦家、新城兩個金礦床之間,嚴格受焦家含礦構造蝕變帶...
《貴州東部金礦研究》是由貴州省地質調查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尚彥、陶平、戴傳固、況順達、張慧、張權莉、盧定彪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項目在貴州東部以元古代地層為容礦岩石的石英脈型和蝕變岩型金礦為...
礦床規模中型,礦床成因類型屬中—低溫同熔花崗岩漿熱液構造蝕變岩型金礦床。 礦體特徵:礦體產在蝕變礦化帶,呈脈狀,透鏡狀及不規則脈狀。沿走向、傾向均具分枝複合及膨縮、尖滅、再現特徵。區內共圈出礦體34個,其中表內礦3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