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形副平牙蝦虎魚

蜥形副平牙蝦虎魚

蜥形副平牙蝦虎魚(學名:Parapocryptes serperaster)是蝦虎魚科、副平牙蝦虎魚屬魚類。體長90~120毫米,最大可達140毫米。體長為體高6.1~7.2倍,為頭長4.3~5.1倍。頭長為吻長3.8~4.5倍,為眼徑6.5~7.1倍,為眼間隔6.9~9.5倍。尾柄長為尾柄高0.5~0.6倍。

分布於中國南海和東海(中國近海)沿岸、台灣,西至印度恆河三角洲,南至印度尼西亞。蜥形副平牙蝦虎魚為暖水性近岸小型魚類,生活於河口的鹹、淡水水域及近岸灘涂低潮區,亦進入淡水。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現狀,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背鰭Ⅵ,Ⅰ-24~26;臀鰭Ⅰ-23~25;胸鰭21~22;腹鰭Ⅰ-5;尾鰭17~18。縱列鱗64~71;橫列鱗22~25;背鰭前鱗13~16。端宙
體長90~120毫米,最大可達140毫米。體長為體高6.1~7.2倍,為頭長4.3~5.1倍。頭長為吻長3.8~4.5倍,為眼徑6.5~7.1倍,為眼間隔6.9~9.5倍。尾柄長為尾柄高0.5~0.6倍。
體頗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背緣、腹緣幾乎平直;尾柄高而短。頭中大,圓鈍,前部稍平扁,後部側扁。吻短而圓鈍,背面稍圓突。眼小,上側位,位於頭的前半部。眼間隔狹,小於或等於眼徑。鼻孔每側2個,相距較遠:前鼻孔圓形,具1皮瓣,垂於上唇;後鼻孔小,圓形,位於眼前方。口大,前位,平裂。上、下頜約等長。上和擔漏鴉頜骨後端向後伸達眼後緣下方。兩頜具1行齒,上頜前側為犬齒,尖銳;下頜齒平臥,尖銳,下頜縫合處後端有1對犬齒。犁骨、齶骨、舌上均無齒。唇發達。舌前端圓形,不游離。鰓孔狹,裂縫狀,約與胸鰭基等寬。峽部寬,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具假鰓。鰓耙細弱。
體被圓鱗,頭部鱗細小,體側鱗較大。潤漏煉眼後項部、前鰓蓋骨、鰓蓋骨均被細鱗。無側線。
背鰭2個,分離,較接近;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基後上方,第二至第四鰭棘較長,後方鰭棘較短,第六鰭棘與第五鰭棘間距較大,平放時接近或伸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基部長,起點在肛門前上方,後部鰭條較長,最後面的鰭條平放時伸達尾鰭基較遠處。臀鰭基底長,與第二背鰭同形,起點在第二背鰭第三至第四鰭條基的下方,最後面的鰭條平放時伸越尾鰭基。胸鰭尖圓,基部較厚,無游離絲狀鰭條。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吸盤,約與胸鰭等長,後端遠不伸達肛門。尾鰭尖長,大於頭長。
液浸標本的體呈淺棕色,項部及背側隱具6個馬鞍狀斑塊,體側隱具4~5個暗色斑塊,有時不明顯;第一背鰭邊緣黑色,其餘各鰭暗灰色。

棲息環境

蜥形副平牙蝦虎魚為暖水性近岸小型魚類,生活於河口的鹹、淡凝烏頸水水域及近岸灘涂低潮區,亦進入淡水。常依靠發達的胸鰭肌柄匍匐或跳躍於泥灘上。適溫、適鹽性廣,洞穴定居。

生活習性

視覺和聽講腳戀覺靈敏,稍受驚即潛回水中或鑽入洞內。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南海和察堡汽妹東海(中國近海)沿岸、台灣,西至印度恆河三角洲,南至印度尼西亞。主要分布於孟加拉國、高棉、中國、印度旬講宙、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越南。
蜥形副平牙蝦虎魚分布圖蜥形副平牙蝦虎魚分布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肉味鮮美,富有營養,有滋補功效,深受中國南方沿海各地民眾喜愛。在珠江三角洲各集市上頗常見,全年每天均有銷售,有一定的產量。具有一定經濟價值。

主要價值

肉味鮮美,富有營養,有滋補功效,深受中國南方沿海各地民眾喜愛。在珠江三角洲各集市上頗常見,全年每天均有銷售,有一定的產量。具有一定經濟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