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怪物)

蜚(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怪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蜚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怪物,《山海經》中記載:“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蜚
  • 拼音:fěi
  • 出處:《山海經》
  • 族種:神獸
  • 屬性:凶獸
歷史起源,外貌形態,神獸寓意,

歷史起源

山海經》引:“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
蜚
據《山海經》——卷四.東山經.東次四經記載:“又東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外貌形態

山海經中的蜚居住在中原東部的太山,外形象牛,頭部為白色,但是卻長著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隻眼睛。

神獸寓意

晉代郭璞《山海經圖贊》:“蜚之為名,體似無害,所繹枯竭,其乾譙厲。”當“蜚”進入水中時,水源會立即乾涸;當它進入草叢時,草會立即枯死。
蜚,傳說中的災獸,太古的災難之神,它出現的地方都會發生大的災難,故而世人皆畏懼此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