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中藥)

蜈蚣(中藥)

蜈蚣,中藥名。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乾燥體。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頭尾,繃直,乾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蜈蚣
  • :動物界
  • :節足動物門
  • :唇足綱
  • :蜈蚣目
  • :蜈蚣科
  • :節肢屬
  • :少棘巨蜈蚣
生理特性,產地,入藥部位,炮製方法,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忌,相關論述,

生理特性

本品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1cm。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全體共22個環節。頭部暗紅色或紅褐色,略有光澤,有頭板覆蓋,頭板近圓形,前端稍突出,兩側貼有顎肢一對,前端兩側有觸角一對。軀幹部第一背板與頭板同色,其餘20個背板為棕綠色或墨綠色,具光澤,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兩條縱溝線;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二節起,每節兩側有步足一對;步足黃色或紅褐色,偶有黃白色,呈彎鉤形,最末一對步足尾狀,故又稱尾足,易脫落。質脆,斷面有裂隙。氣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微鹹。

產地

主要分布於華中、華南、華東、西南及陝西等地。

入藥部位

動物的乾燥蟲體。

炮製方法

去竹葉,洗淨,微火焙黃,剪段。

性味

辛,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

主治

用於肝風內動,痙攣抽搐,小兒驚風,中風口,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瘡瘍,瘰癧,蛇蟲咬傷。

相關配伍

1、天吊驚風:目久不下,眼見白睛,及角弓反張,聲不出者,雙金散主之。用大蜈蚣一條去頭足,酥炙,用竹刀批開,記定左右。又以麝香一錢,亦分左右各記明,研末包定。每用左邊者吹左鼻,右邊者吹右鼻,各少許,不可過多。若眼未下,再吹些須,眼下乃止。(《直指方》)
2、女人趾瘡:甲內惡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條,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圍。(《醫方摘要》

用法用量

3~5g。

禁忌

孕婦禁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小兒驚癇風搐,臍風口噤,丹毒禿瘡瘰蛇傷。
2、《本草從新》:善走能散。治臍風撮口。
3、《本經》:鬼疰蠱毒,啖諸蛇、蟲、魚毒,殺鬼物老精溫瘧,去三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